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散文欣赏 散文欣赏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021300字_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021

tamoadmin 2024-08-26 人已围观

简介1.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2.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0篇3.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4.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篇)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精选9篇) 10月12日,被称作最硬核直播课堂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啦!这是让同学们从不同纬度感受祖国强大、树立中国梦的好机会。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1.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

2.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0篇

3.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

4.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5.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篇)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021300字_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021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精选9篇)

10月12日,被称作最硬核直播课堂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啦!这是让同学们从不同纬度感受祖国强大、树立中国梦的好机会。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1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手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这一课之后,我学到了更多的有趣的科学知识,再一次被科学的魅力所震撼,同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骄傲。“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学习使我们强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理解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干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让我们勒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且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2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讯猛的社会里,口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果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堂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3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比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里各种大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宝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豪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4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上向全国青少年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

太空有太多的夫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孩子们看到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捏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昭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廊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5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6

“天宫课堂”第三课,10月12日下午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毛细效应实验,最细吸管开启“倍速模式”。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陈冬用一个小实验展示了流体现象的天地差异。

他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最细的管子内液面飞速到达顶端仿佛开启了“倍速模式”。

一颗小小的钢球让水球变“懒”。

刘洋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以同样的力度冲击,水球的振动幅度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很轻松!”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喝到果汁。

在地面,如果,吸管太长,要很费力才能喝到饮料,而在问天实验舱中,刘洋用2米长的吸管不仅成功喝到了芒果汁,还表示“很轻松”。

微重力环境下扳手居然会“掉头”?

陈冬将空间站中的工具T字扳手在空中旋转后,扳手居然会自己翻身,时而头朝上,时而头朝下,反复不停。更为神奇的是当他将两个扳手同时旋转时,它们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旋转姿态。这个神奇的现象是谁发现的?

太空科普课上,航天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宇宙浩瀚,探索无限。“天宫课堂”下一课,不见不散。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7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夫来圆满顺利进行;关平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8

你们了解宇航员吗?可能你们不知道,但我今天看了一个神奇的,这个里就展现着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吧!

在这个中,三位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太空神奇。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神奇,惊得我下巴都快合不拢了,这个实验名字叫做乒乓球沉在水底。在我们地球中,乒乓球放在水里,它会浮到水面,相反,太空就不一样了,他们先有一个管子将乒乓球压在水底,然后松开管子那一刻,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员老师将装有乒乓球的水桶抛起来,结果里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有掉下来。

宇航员老师们又做了一次实验,而这一次实验更加柏奇。他们首先拿出一个用来做水膜的一个模具,然后他们又往水膜里灌满了水,一个宇航员老师又往外面加了更多的水,结果水模就成了一个大圆球。但这并不很神奇,最神奇的是当另一个宇航员老师拿着一个注射器往里面注小水滴的时候,小水滴进入大水滴之后,还是完完整整的一点破损都没有,而且他那个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没有漏下来,于是宇航员老师又在里面那个小水滴又抽了出去,可大水泡还是没有裂开。

太空真神奇呀,我也想上去做那些惊人的实验。唉,对了,他们还做了1个实验那就是将他们的水袋里的水挤出来,然后还可以吃,咱们地球上的水只能喝,而且要是将杯子倒过来它就全倒了,而太空可不一样,太空倒过来一杯子,水竟然一滴也不漏,太空真的好神奇。

太空课堂第3课观后感篇9

中国梦这个词已经被我们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国梦应该是怎么样的梦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因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我看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

此时我想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太空科学梦。太空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而我们人类的脚步已经开始大步前进了。对于太空的探索,一个国家的强大,科学技术一定要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祖国科学的强大,我相信我们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神奇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来的,无论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会飞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里沉下去,无论如何都浮不上水面。还有许多东西也让我们大跌眼镜,都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现象。对于太空的步伐还在继续,我希望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能够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将来能够探索宇宙。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

人民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甘肃、四川两省共同开展“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一些同上一堂航天精神 观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1

许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样返回、2020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2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___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3

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还给我们带来了直播。

在直播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科学小妙招。

在太空中,把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把 乒乓球 放进去,用一根吸管把它往水中扎。乒乓球真厉害呀,不但没有弹出来,反而固定住了,把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往下倒,杯子里的水和球不仅没有倒出来,反而一滴也没漏。

还有一个科学小妙招,就是把一个放大镜放在桌子上,然后从一个挤水袋里面挤水,挤出来的水没有洒下去,但是却凝固在了上面,像一个大大的水晶。然后在上面成了一个圆圈,圆圈上可以看到两个宇航员,一个是正着的,一个是反着的,非常的神奇。

看完这次有趣的,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当上一名科学家。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4

航天人用创新创造、艰苦卓绝、攻坚克难的精神照亮了中国科技的兴国路,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作为一名外语人,我深知中国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自身明确定位,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 故事 。

未来我定会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答好青春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同时我会更会完善自我,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在奋斗中提炼 经验 ,启迪智慧,发挥引领模范作用。

2022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7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 春节 ,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5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仍能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丝毫不显疲态,返回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名航天员接受了简单的访,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带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热情洋溢。上一批航天员在太空遨游工作了半年之久,下一批航天员已经准备出发,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帆风顺,反映出了我们对于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和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哈工大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尽管我们的专业不是从事航天行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关注并且热爱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人说,随着网络、元宇宙的日益发展,人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虚拟的世界。但是,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6

时间:2032年8月30日。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优秀宇航员裘鸿润将乘坐“梦想”号飞船飞离地球,去寻找人类在宇宙中的第二个家园。“宇航员裘鸿润,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5、4、3、2、1、点火。”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火箭载着我飞离了那已千疮百孔的地球母亲。不一会,我飘了起来,身边的一切物品也跟着飘了起来。我知道我已进入了太空。向外一望,“哇!”好多星星,似乎触手可及,一闪一闪,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原来太空如此美丽。

第一站先去哪儿呢?水是生命之源,对,就去水星吧。定好导航,飞船就把我带到水星。着陆后,我便急忙走出船舱,忽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抬头一看,一轮大大的太阳高挂在天空,足有在地球上看到的100倍大。我这才想起,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人类如果迁居到这里,还不都变成烤鸭了!赶快撤离。第二站去哪里呢?人类生存是离不开氧气的,“木星,木星”应该会有很多树木,氧气也该充足吧。

就去木星碰碰运气吧!飞船刚一落地,我就走了出来。好冷啊,难道这里是冬季吗?我正在寻找种种生命的迹象,一股龙卷风把我连根拔起。看来,我是遇到了百年不散的大风暴,真是名不虚传啊。大风暴把我吹到很远的地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靠导航找到了飞船,便狼狈地逃离了。下一站去哪里呢?对了,听说和地球环境最相似的是火星,我要去探探虚实。基于前两次的经验,我小心翼翼地走下飞船。温度是比地球上冷了一些,但还算能承受得住。我刚一放松警惕,脚下一滑,便和大地来了个拥抱。这地上亮亮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拿出仪器取样、化验。不一会,结果出来了,原来这是水,是以冰的形式在火星上存在的。正当我挣扎着想要爬起来时,几个未知生物来到我的面前,将我扶起来。只见他们长着长长的绒毛,一身灰色。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7

在地球以外的里,有着无数的星球,也有着无数个未知的谜题等着人类去探索,在2007年以前,我国对月球有着无数的猜测,直到2007年的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颗我国绕月人造探测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这个寄托了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期盼,寄托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希望的实验终于成功了,这个第一颗人造探测卫星的发射,为我国航天领域做出了一个转折。

航天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十三亿国人的梦,汇聚成一个大的中国梦。如今,虽然美国航天科技处在我国前列,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十三亿中华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技术一定会赶在美国的前列。

时候的我,也有着一个小小的航天梦。望着蓝蓝的天空,我会想像太空的样子,那里一定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球,和美丽的,要是我到了太空,我一定会先去看看土星,看看它那美丽的的土星环,看看它所属的太阳系。虽然我不是一名宇航员,但我对外太空充满了憧憬。

我不但对太空充满了憧憬,我还对太空有着许多疑问。为什么只有土星有土星环?;宇宙黑洞是怎样行成的?;既然宇宙的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在外太空是否也有外星人的存在呢?

外太空有着太多的谜题存在,只有通过飞上太空才能知道,航天的意义也正是如此。原来,人们对于太空感觉像是一个谜题一样的存在;像是一个无法预料的猜测;像是一个充满可能的领域。如今,我们对于外太空的基本行星都有大概的了解,对于各个星系也有了认知。在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下,航天会向我们展示更精准的数据、更清晰的,为我们解开宇宙的奥秘。

蓝色之梦,航天之梦,我们的中国梦!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8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

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 英语单词 。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 长跑 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训练是艰苦的,考核是严格的。在5年的时间里,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

航天员面临的是非常危险的训练,而他们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艰苦训练。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9

一提到航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航天从二战后成为了一个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是在新闻中看到,我们国家的卫星又顺利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每次听到这个消息,全国都在欢呼,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因为我们在建国初期被别的所谓的发达国家所“欺负”,我们好不容易抗战胜利,可是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很多的领域一直被别人掐着咽喉。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走进航天强国的阵营。

老一辈的人总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努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还记得那时候我们的爷爷辈说过很多的故事,很多年前,我们国家比较贫穷,被很多的国家看不起,因为我们没有真正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很多的技术也被国际封锁,真正的技术我们没办法得到,动用国力去购买了的总是被人剩下的技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故事是,那时候我们国家请“苏联老大哥的科学家“来帮助我们建造,是来了很多的专家,但是别人根本不把真正的技术教给我们,他们做什么我们国家的人也都不能在旁边学习。后来我们国家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还要求我们支付高昂的费用,我们国家也算慷慨,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全国齐心协力,万众一心解决好了和苏联的各种问题。

到最后,毛爷爷开始走独立自主,自立根生的道路,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无数科学家经过不知道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我们最终成功掌握航天技术,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航天大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10

每当夜晚,我看着满天的星星,望着圆圆的月亮,我就会想象宇宙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心想终于飞上天了,我要翱翔宇宙太空。长大了才知道,真正能飞到宇宙太空的并不是飞机,而是宇宙飞船,真正能看到太空的并不是我在飞机上的成员,而是宇航员。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航天馆参观,一路上的我心情都特别激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在给我们讲解关于航天卫星的作用和知识,参观了五号神舟飞船模型,“神舟五号”飞船由三层组成,它的总长是8.86米,最大直径处2.8米,轨道周期是5393秒。

我们还进模型里参观了飞船真正的模样,然后我们又去看了“神舟六号”发射时的情景,我看到聂海胜叔叔和费俊龙叔叔在吃航天食品,以及他们在航空仓中飞来飞去,最后看着宇航员回归大地,我都为他们自豪,其实,航天之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而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宇航员,望着蓝蓝的天空,我会想象太空的样子,望着夜晚的星星,我也会想象太空的样子,大大小小的星球,美丽的系,太空有着太多的谜题,而只有飞向太空才能知道_谜题,航天的意义也是如此。

太空一个充满可能的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的提高。如果我成为宇航员,我一定会为国家做贡献,为世界解开更多宇宙的奥秘我以后会了解到更多的宇宙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中国可以在太空上的任何一个星球行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观后感10篇相关 文章 :

★ 国开课堂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感悟2022(9篇)

★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

★ 2021秋季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范文

★ 最新2021开学第一课直播观后感30篇大全

★ 2020收看同上一堂课观后感精选5篇

★ 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0篇精选

★ 2020同上一堂课观后感800字3篇

★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1000字十篇

★ 国家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0篇

★ 2022国家安全在我心中学生作文10篇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1

 2021,一个多么美好的数字,可它又是一个多么特别的年份。正当人们满怀喜悦欢度新春佳节之时,一位"不速之客”却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新型冠状引发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时间天空黯淡,昔日繁华的大街小巷也变得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但是就在此时,却有一群用自己平凡的身躯为亿万中国人筑起了安全防护的壁垒。他们舍小家,保大家,不眠不休,勇敢地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是新时代最美的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天再次读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抗疫战斗危险的地方,那些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日夜奋战,和死神殊死搏斗的医护人员不就是这样的人吗?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己身患绝症,妻子已经感染肺炎,但他仍然坚守岗位,不肯离开。由于渐冻症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都十分不便,但是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更加让人敬佩,他们都是高龄的老人,曾经为成功抗击非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又挺身而出。想到钟爷爷坐着动车奔赴武汉,疲惫不堪的样子,看到李奶奶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护人员,不能亲身上前线,但他们同样做出了温暖人心的事。歌星韩红东奔西走,募集到善款一亿多元送到武汉;众多明星、网红慷慨解囊,献出爱心;一位外地司机捐赠口罩5万只,并亲自送往武汉;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全部压岁钱为民警买来口罩,还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寄托她内心的祝愿:“希望你们能好好保护自己......”

 从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爱与善良没有差异,没有分别,在家国有难之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美之人。众志成城,抗疫必胜。我相信,肺炎带来的"阴影”终会消散,天空终会湛蓝,阳光终会灿烂,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恢复常规化生活,但是不代表疫情已经结束,我们依旧要做好防护措施,一起等待戴口罩那天的到来。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2

 高中的学业任务非常紧张,堆积如山的作业反复随时要将人压垮。在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有着太多的体会,这一次的内容实在是太沉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记忆拉回了几个月之前的那段不见光明的日子。我们一起奋起反抗,做好了保护自己的措施,这才有了开学的消息。

 现在开学了,我重返校园,内心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开学是一个可以让人听了感天动地的消息,我现在非常明白,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不觉间我以踏上人生中的新的一段征程,从现在起,我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认真学习,努力学习。所以,从现在起,我要有一份合理的学习来辅导我学习:

 学习前先预习。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在重要的地方,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与节奏。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地方学习。图书馆,安静而没有干扰。开始学习时,应该全神贯注于功课,千万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以往学习的粗心、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写边问、不独立思考等学习恶习。制定可行的学习并严格遵守。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时间外,晚自习时间做完各科作业,记5个英语单词,预习下一章的数学课本,复习本章内容,做适量习题,加以巩固。背诵所有科目必背的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中外名著,加强写作,开阔视野。

 上课前预习,找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学习,解决不懂的地方,上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认真上每一节课。集中注意力,思考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没有听懂的地方课后向老师提问,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融会贯通。学习态度端正,认真改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待大小考试的成绩要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自省,不骄不躁。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3

 2020年的开端,没有热闹喧天的爆竹声,没有连续不断的吉利的道贺声,也没有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开着玩笑的亲戚朋友们。有的只是一去平常的寂静,是收到援助通知默默收拾行李的医护人员,是弥漫在人们心中淡淡的担忧。

 湖北武汉作为重灾人民人心惶惶。未知的强传染性几乎让每一个在武汉居住的武汉人民都被感染了。未知的像空气一样,危险又可怕的暗藏在人们身边。未知的来源于一只蝙蝠,这是一场由某些人吃野味引起的“战役”。这种打响了2020年第一声炮响。

 钟南山院士踏上去湖北武汉的高铁这一步就是国人们向着新型冠状发起进攻的一声炮响!被传染的人数不断飙升不见下降,身为医护人员的武汉人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自己也被感染了,前方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听到这个消息,其余各省的医院医生纷纷报名前往驰援武汉,我想他们心中一定有这么一个信念:一旦出征义无反顾,战不退,战必胜医生们纷纷剪去长长的秀发,披上洁白的防护服,戴上闷热的口罩和防护镜,就这样,在过年前,留给了家人们一个离别的背影。

 前方战况紧急,其他公务人员的支持援助也是刻不容缓!人民警察们也不顾险情,尽忠职守,勇敢的冲在前面,人民在后,我们便挡在前方!除此之外,各个地方的党员们也纷纷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戴上口罩积极参与的防疫工作,踏踏实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的宗旨。众所周知,党员们是人民群众最坚实的堡垒,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他们在前线发挥领导指挥,统领全局作用,在后方进行民众安抚民心的工作。中国的有志青年们在按奈不住为国家做贡献的心情积极参与防疫检查工作,甚至有的人还担负起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重任与为医院工作人员的饮食派送的工作。而在前线工作人员努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后方的群众也一样为其担忧,我们为前线捐赠防护服、口罩和手套等……作为一名青年,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国难当前,匹夫有责,专业的事就由专业的人去做……

 如今,我们可以坐在课堂里听讲,可以在操场上自由的玩耍,这就是抗疫精神,我们也一定要把抗疫精神弘扬下去。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4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开播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期。2020《开学第一课》让我想到了今年的疫情,2020春节本应是一个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的春节,街上的行人却寥寥无几;本应是一个阖家团圆,欢声雷动的元宵,花灯却没有被点亮,一切热闹归于宁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每当我坐在电视前,从前那么讨厌看新闻的我,现在每天都会看映入我眼帘的都是医护人员忙碌在一线的各种身影。口罩、护目镜在你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红红的`、深深地印记,防护服让上厕所成为了你们的奢侈之事,办公室地板成了你们疲倦难挡时的床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多么想去帮帮你们啊!可是,我年龄尚小,能力不足,只能坐在电视前,为你们加油鼓劲!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正在进行。

 当新型冠状患者不断出现时,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他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他一出现,病人就有救了,他应该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听爷爷说:“2003年钟南山的研发组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不只是他,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为人民立命,为万事开太平。

 而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保护好自己,不外出,不给国家添乱,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一样认真的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贡献了。

 如今我相信的春天已经到来,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也回到美丽的校园!

校长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5

 伴随着神圣庄严的升旗仪式和慷慨激昂的国歌声,河南师范大学2020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正式开始。与平时不同的是,本次“开学第一课”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直播。身处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近五万名师大人“云”集电脑、手机屏幕前同上第一堂课。

 “我们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课前,全校师生聆听了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对全省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据该校党委副书记陈__介绍,疫情防控期间河南师大构建了组织领导、指挥运行、管控联动、联系指导、信息沟通以及督察考核等六项快速联动工作机制,确保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全体师生收看了省教育厅统一制作的开学第一课。来自省内高校的八位专家学者从公共卫生突发与国内外应急响应方案、中国古代的瘟疫和防治、高校学生疫情防控、心理与法律防护知识以及运用制度优势战胜疫情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专业讲解。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周社刚老师主讲了心理咨询一节。

 课程结尾,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共同表达了同舟共济战疫情,众志成城卫家国的教育报国精神。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杨清香教授在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作为一名教师,肆虐的疫情只能让我们暂时身居斗室,却不能阻挡我们立德树人的步伐。我们将坚守‘四有’好老师标准,以初心入磐、率先垂范,使命在肩、身体力行的精神风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站好我们的岗。”

 “这堂用特别形式,有着特殊意义的课程就像一股暖流、一剂强心剂,温暖激励了大家,为身处特殊时刻的我们指明了方向。感谢每一个为了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人,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期待和每一个平安健康的同学老师见面。”该校文学院学生王希锐说。

 本次开学第一课网络直播在多家网络平台推出,由于准备充分,保障有力,直播中流畅,衔接自然。其中在某网络平台线上人气一度达到39万人,成为直播头条。

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

美丽的星空曾带给人们很多很多遐想,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渴望了解那神奇的宇宙,想去神秘的宇宙探索一番。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 观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是日拂晓,喜讯传来,国人振奋,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将对接天宫,开启半年征程。中国航天事业,又上一层。

航天事业,科技巅峰,群体作战,众志成城彰显国力,引领未来,造化苍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然着眼未来,乃深远之计,关系国计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梦。若夫拘于小家之见,则航天与我有何干系,则漠不关心,反怪劳民伤财,真乃愚见。非也,航天事业,人民与共。一者,其事关人类大局,发展之高度,彰显国力,引人尊敬。二者,其于太空探索,科学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关国家安全之大计,抢占科技制高点,方能不受制于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对内可科学研究,以成果来造福国民,以荣誉来增强民族自信。对外可服务大家,提高安全,促进人类共赢。如是者,方是航天事业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无止境,上天入地,国之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复兴。航天英雄,寄托亿万人之梦,敢于担当,勇作先锋,时代之楷模,国人之春风。民族复兴,始于 儿童 。航天熏陶,点燃梦想,去之浮躁,还高尚之信仰;树高远之志向,去物欲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梦,理想初衷,非精致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虫,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树新风,利苍生,如是者,乃长征精神之延续,两弹一星精神之传承,民族有望,中华复兴。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曾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诸如此类,方是民族 文化 浩气之风。

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关,受益也。故可知,光阴逆旅,点燃梦想,不负使命,造福苍生,是为航天事业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民族复兴。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揽月,遨游太空。着眼人类未来,是为格局;立足国家实力,是为务实;弘扬探索问天之精神,是为信仰;以太空为舞台,科研丰收,造福人民,是为果实。如此者,既有战略之高度,复有高尚之使命,则知有责,国家与共。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重塑信仰,民族复兴。诚所谓: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2

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从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的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从“嫦娥奔月”的 传说 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到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

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步跨越,从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到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遍布陆,海,空的航天测控网到先进的立体搜救系统......决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经济和科技力量。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3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 春节 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4

期盼了很久的《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终于和我们见面了,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三位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太空课”。

陀螺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浮力消失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在失重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膜张力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放入一朵纸花,纸花居然在水球上绽开了!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王亚平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企鹅服,它可以对抗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让我们安全地在太空舱里活动和工作。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在显微镜下,细胞一闪一闪的,不停地跳动着,好像在说:我们在太空里活得好好的呢!叶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舱里行走、转身和旋转,这些动作都跟在地面做有很大的差别呢,真是神奇呀!

太空真奇妙!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知识,相信终有一天,我也可以亲身上太空,探索更多太空的奥秘。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5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6

八年前,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聂海胜、张晓光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在无数孩子心里种下了航天和科学的。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天宫课堂”第一课。

在“天宫课堂”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为我们展示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等实验,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在这么多有趣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光学实验,当王亚平老师站在水球面前时,我们看见她的模样是反过来的,这是因为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老师通过水球呈现的是倒立。接着,当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时,她再次站在水球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呈现出一正一反的样子。这一现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级观看的同学们不断发出赞叹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科学的向往之情。还有好多神奇的实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每个实验都很奇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有机会上太空旅行。“天宫课堂”向世界彰显了我们的自信,祝愿祖国愈加繁荣富强!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7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学习到了许多知识。这次讲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居然在太空授课!他们就是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

这一课,亚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太空科学知识,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有“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有“浮力消失实验”,有“水膜张力实验”,有“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

其中我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这个实验是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的。只见桌上摆放着一个金属圈,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饮水袋朝金属圈注水,让水吸附在金属圈上,然后继续慢慢注水,使水膜变成圆鼓鼓的水球。在实验的最后,亚平老师还放了一张她和她女儿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惊奇地发现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转,实在是太有趣了!

亚平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神舟十三号的内部。“太空厨房”,里面有简易的微波炉和饮水分配器,还有可爱的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新鲜的水果。

叶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太空转身。我知道了吹气,和 游泳 的姿势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双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转身。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是我要当上宇航员,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8

今天下午在教室上了一节非常不一样的课程。因为这节课是由离我们400公里的天核核心舱中的航天员老师来授课。他们分别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

王亚平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天核核心船航中的太空家园。其中有跑步机、热风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等。

三位老师还在太空家园中为我们做了几个实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叶光富老师展示了失重状下胞生长发育研究。细胞在太空中变得很神奇,我看到了跳动的心肌细胞,一闪一闪的,散发出一种光,这让我感受到天上的生活和地上的生活大不相同。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行走。二是,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做的花在太空绽开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在微重力下,水膜表面涨力大显神威,水膜注水变水球。水球中光学实验,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泡腾片一放入水球中,水球中会泡出很多气泡,这我觉得水在太空中很神奇。

我们要感谢中国宇航员的勇敢和坚强,感谢科学家的辛苦付出,感谢国家的伟大。我们要好好学习,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9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0

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13号,看完使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把 乒乓球 放进一个有水的杯子里,用吸管把它往水里按,持续三秒钟,结果令人意外,它沉下去了。

如果在地球上,乒乓球一定会浮起来。原因是地球上是有重力的,所以在地球,乒乓球会浮起来。而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所以乒乓球会沉下去。然后旋转杯子,让杯子上下颠倒,结果水和乒乓球都没有掉下来。简直太神奇了!我们都忍不住发出了“哇”的声音。

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可以起放大镜的作用。把它做成水膜,然后不断的加水,它变成了水球。接着老师又把气泡用针给挑了出来。然后王老师又在水球里制作了一个水球。王老师站在对面那个大水球后面,看到的是反着的王老师,而小水球里却是正常的王老师。王老师又往水球里面挤了色素,它变成了蓝色的水球,漂亮极了。老师把一块泡腾片给放进去,结果却让我们意想不到,泡腾片冒出的气泡竟然没有把大水球给弄破。

这节课让我知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拼搏,让祖国变得更加发达。

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2022观后感10篇相关 文章 :

★ 2022央视四套筑梦空间站观后感心得10篇

★ 2022年筑梦空间站特别节目观后感

★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2022学生观后感十篇

★ 2022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

★ 观看冬奥会2022开幕式观后感10篇

★ 建团100周年直播2022观后感10篇

★ 2022年感动中国观后感10篇

★ 观看2022冬奥会完整版观后感10篇

★ 奋斗新征程2022全国乡村振兴特别节目观后感(精选十篇)

★ 青春领航直播2022观后感心得10篇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

 

 大家好!

 

 当前,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新型冠状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有限的情况下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

 

 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

 

  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新春的大红福字还静静地张贴在千家万户的门庭之时,当礼花还爆响在夜空中之际,当美味家肴盛满餐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阴霾遮住了蓝天,使这个举国欢庆的传统节日蒙上了梦魇般的阴云,便注定了鼠年这个春节是不同寻常的?

 

 新型冠状,悄无声息地来袭神州大地,从武汉到湖北直至波及全国,似乎都笼罩在这片阴霾之下,疫情扩散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全国上下,充满对未知的担心。这场疫情让人联想起03年的?非典?和非洲的?埃博拉?。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舍生忘死,众志成城,让人们看到了无数平凡凝结而成的伟大。告别亲人,背起行囊,奔向武汉、奔向防控冠状一线。他们用微笑、用行动感动中国,用行动书写大爱人生,用行动将脚下的路踏出一道美丽的彩虹。他们就是我们敬爱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阴霾里的逆行者。他,她,难道他们不想在家过个团圆年吗?难道他们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怕被传染吗?难道他们没有妻儿吗?想!有!但是,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能驱走瘟神,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近,与死神共舞,与时间赛跑。看着他们匆忙的背影,看着他们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与死神争分夺秒,看着他们摘下口罩,脸上捂出的道道勒痕,看着他们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吃着盒饭,看着他们坐着就睡着了,看着?一幕幕、一景景,感动着天,感动着地,感动着每一个国人。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自豪!

 

 面对此次突发的疫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无疑是重大考验,又加之一年一度的春运,这对于疫情的控制难度更加是雪上加霜。疫情虽然很严峻,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声召唤:封城,华夏儿女齐动员;一声动员: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炎黄子孙共向前;一个号召:全员春节不出门,自觉在家隔离观察;一声令下:几十台挖掘机齐上阵,数天便可建成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十四亿人,众志成城,数千名医护人员争先恐后报名赶赴武汉,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向死而生。

 

 阴霾中,我们成千上万的逆行者,放下小家舍自我,顾全大家施大爱,用生命为千家万户守护和平,为祖国人民保安宁,人性的光芒普照大地,博爱的力量感动寰宇,奉献的阳光温暖众生。与死神搏斗中,他们的爱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为病人指明了前方的路标。忙碌又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价值的体现,他们日夜奔忙,就像江河之水奔流不止。他们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日夜繁忙,抗击、防控的地方就是他们战场,就是他们演绎人生的舞台。汗水泪水湿透了衣裳,他们无语,再苦再累,他们无言,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战胜病魔,驱散阴霾,百姓安宁是他们的心愿。

 

 ?只要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像这句歌词说的这样,我们的白衣天使辛勤付出必将换来美好的明天。

 

 致敬逆行者,用大爱谱写人生华章;致敬逆行者,用大爱换回人间笑语欢声;致敬逆行者,用你们的大爱之心驱走阴霾,明天的阳光会更灿烂,明天的天空会更蓝!

 

  抗击疫情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话202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个春节在不平凡中度过。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事是?份外事?,一批批?逆行?医疗队、人民子弟兵驰援武汉,工作人员?网格化?包保、?地毯式?摸排,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份?同袍?之情,蕴含着14亿中华儿女同心同向同行的初心和使命;这场共同战?疫?,践行着民心才是的?刚性需求?,你我共情、偕作、偕行。

 

 ?共情?你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实时动态追踪的?疫情地图?紧紧揪着亿万群众的心,各部门多措并举遏制疫情蔓延,除夕夜多个地区医疗团队支援武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经过连续几天的摸排,在包保村里与同事交谈中,?入户你紧张吗紧张呀,但这是我的工作?比起战斗在一线的人,这算啥呦。?这就是***人的初心和使命,辞藻不必华丽、文也不必飞扬;这就是亿万同胞的?同袍?共情,在灾难面前,在时光雕刻下,践行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誓言。一线人员严防死守的决心,的拳拳为民情与深深为民心,14亿?护旗手?保卫家园、共克时坚的信心,汇聚成为抵御??侵害的同?心?桥,铜墙铁壁、坚不可摧。这场战?疫?,我们,与你同在。

 

 ?靠前?站位,旗帜定向聚力偕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在?年关?攻克?难关?,紧急进入应急战斗状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包保到人、执行到底,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控摸排、咨询、宣传工作,不搞对立、不激进,不传谣、不信谣,与鄂同心、稳定民心,既防止??侵害,又有效遏制焦虑和恐慌蔓延,做好直通身体和心灵的?后半篇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靠前?站位,扛起?党员先锋?旗帜,立下战?疫?请战书?,既当好?战斗员?服从一切调度?召必回?,又当好?指挥员?为科学有效防控出谋划策,保证?战必胜?,特别是农村地区要把握运用好宣传?大喇叭?,领导干部深耕细耕?责任田?,及时应对,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也要把握分寸,我们要抗击的是??,而不是我们的同胞。这场战?疫?,我们,一起加油。

 

 ?靶向?施策,联防联控同向偕行。要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除了直面疫情的?白衣天使?,还有一批批坚实的?后备军?力量支撑。国家药监局开通快速审批通道,商务部落实200多万只口罩供应,工信部紧急调用防护服1.4万件,交通运输部为疫情防治物资运输保障优先?绿灯?通行,海关保证进口抗击疫情物资快速他们,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力求把物资、人员、资金落实到位。针对地区、区域精准施策,强化?一盘棋?意识,秉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找差距补短板,?专线?联通完整的动态舆情,控制、引导疫情防治具体举措,强衔接、联互动。这场战?疫?,我们,必定凯旋。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共同战?疫?,我们?同袍?共情、偕作、偕行,我宣誓我践行,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守土有责、冲锋在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终有一天,我们必将摘下?口罩?,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歌唱我亲爱的祖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1年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我们中小学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会,那就是《开学第一课》!我终于可以“合理”地看电视了,这天,妈妈可阻止不了我看电视脚步啦,哈哈,好开心呀!

 在《开学第一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机比赛”了。一个叫“特奥”的机器人与一个11岁的男孩比赛用钢琴弹奏“野蜂飞舞”。11岁男孩弹完曲子用了54秒,特奥用了52秒,以两秒只差战胜了人类。

 特奥虽然有着像猪八戒耙子一样的53根灵活的手指,但是它弹奏的曲子只可以三个字形容——快,死板。虽然特奥弹奏的很快,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机器都不能像人一样有情感——这就是它的缺点。

 而人类可以把曲得生动、有情感,赋予曲子以生命。男孩弹奏的感觉像一群野蜂,一会欢快,一会伤心,一会愤怒,变化无常。

 科技正在不断进步,但是,它永远也代替不了人类的情感。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也要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发达,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伴着吴磊优美的歌声,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了。

 首先是王宁教授让我知道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古文字。

 接着,来自美国的理查德希尔斯,他痴迷于中国汉字已经有四十五年的时间了,所以他被人们称为“汉字叔叔”。他废寝忘食,努力学习,汉字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他为了深爱的古汉字的研究,付出了所有的一切,他从未后悔。所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国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学好汉字,才能更好的领略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最后,吴京告诉我们武以止戈,无数的精神在于维护和平、保卫祖国;千锤百炼、自强不息彰显中华武术之精神。所以中华武术不但技艺高超,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仁义正直、勇敢坚韧的精神,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气节。我们要传承发扬武术精神,做有担当、有骨气的中国人,以自强精神振奋民族之魂。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临,新的一年也已经开始,我们又背着小书包快乐的上学了。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里面有许多让我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位75岁的老人——高振宁,虽然,他很贫穷,可是他每月都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给远安聋哑学校寄200元钱给那里的聋哑孩子。虽然钱不多,但这都是他每天在街上卖牛奶、收废旧辛苦赚来的。尽管他很穷,可是他的精神世界是那么富有。

 还有一位小山村的老师,她自己建立了一个资助网,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帮助。

 和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有疼爱我们的亲人,有严厉的师长,有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我们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做一个身心健康、美丽、聪慧的好孩子,去做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今天上午,老师把我集中观看了《新春第一课》的。

 首先,主持人“邓老师”介绍了老人“高振宁”(化名)。他在电视上看见远安聋哑特教班艰苦办班的故事,被打动的他便化名“高振宁”坚持不懈地给千里之外的远安聋哑儿童教育汇款,十二年从不间断!这份坚持不懈的'爱心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接着,主持人又讲述了无私奉献的女老师“刘发英”的故事。资丘是长阳的一个偏远的乡镇,在资丘的一个叫黄柏山的村子,方圆百里只有一座小学,别的老师都纷纷离开了,但她没有,她的爱心和坚持值得我们学习,她还用网络凝聚四海爱心。12年,458个孩子,81万的助学金。她的双肩扛起了山里孩子的梦想。

 然后,主持人还讲述了残疾人“邰丽华”。她表演的“千手观音”真是天下一绝。她带给作品一种没有杂质的纯净。她用她的行动打动了我。只有付出努力、汗水,你一定会成功的。

 转眼间四十三分钟的新春第一课就结束了。让我们期待明年的“新春第一课”吧!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9月1日晚上9点,我准时地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它的主题是:中华骄傲,生动地给我们上了四节课:琴、棋、书、画,还进述了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语文汉字课,撒老师请来了北师大的王宁老师,老师拿着一张写着甲骨文的纸,用问答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认识甲骨文的技巧。例如:直就是所谓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不弯曲。

 撒老师不仅为我们请来了中国老师,还为我们请来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的“汉字叔叔”——理查德。他十分热爱中国汉字,做了1500张汉字卡片,无论是散步还是吃饭甚至是上厕所,他都卡不离手,拿着看,虽然经历了不少挫折,困难重重,但他都坚持学习中国汉字,这种学习上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精神真值得我学习呀!外国人都这么努力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的母语呢?

 整个课程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和机器人的对战。机器人真行!不仅能下围棋,还能演奏钢琴。首先来说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吧!他和机器人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虽然输了,就因为一颗棋下错了,对手就没有给他机会。再来说说弹钢琴的机器人特奥吧!特奥53根长长的手指在钢琴地键盘上灵活地弹奏,看得我目瞪口呆!郎朗的得意弟子徐子航还和特奥进行了一番较量,机器人特奥在速度上获胜,徐子航在情感上获胜。这机器人真厉害!

 《开学第一课》让我了解到,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我为我是中国人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自豪!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新学期开始第一天,我们都会观看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每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都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我们的功夫明星成龙,通过方式讲述了他年少时的梦想。在拍戏的过程中,全身每个地方基本上都受过伤,包括到现在60多岁依然坚持不用替身,正是他的坚持才成就了今天的成绩,成为功夫明星。还有摄影师解海龙老师,用他的照相机记录下了成千上万贫穷孩子渴望上学的镜头,让大家重视和关注这些渴望上学的孩子。正是解老师的不懈努力,让当年那些因为贫穷不能上学的孩子得到了帮助,圆了他们的上学梦,长达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所以应该更加珍惜,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现在新东方培训机构的董事长俞敏洪老师,当年考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了北京大学。最后一年给父母承诺一年不干农活,保证能考上大学,就在第三年才考上。后来在北大任教,后来离开学校成立了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还每年拿出资金资助很多贫困地区学生。

 还有无蛋孵化实验也给我带来启示,尤其看到王源一遍遍的打破鸡蛋壳,在最后一遍才成功,转移到孵化器里。我们要敢于尝试,遇到困难和失败不能退缩。“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兴则国兴”为了祖国繁荣强大和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前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看到小鸡无壳孵化。那是科学史上的奇迹,要二十一天就可以了。但是把蛋搞出来是最难的。

 我还知道了,我们的客载大飞机是在2017年试飞成功的。可以载100多人。

 我还看到了什么是非牛顿物体,非牛顿物体和沙子有些像,老站在上面不移动会陷下去,但沙子是颗粒,这是一整个;沙子一拍就下去,但这个拍不动。

 还有成龙,成龙十分敬业。手指扭了,都直接掰的。

 看了开学第一课学到了好的精神。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前几天,刘老师说,同学们要观看《开学第一课》,并拍照上传。到了9月1日,我准时观看了节目。

 我觉得最精彩的是:无壳孵化小鸡的试验,除了深情真挚的演讲之外,节目现场还设有很多有趣的游戏。现在我来教你如何做吧:首先在塑料杯里放入一小团棉花,倒入定量的抑菌水,然后在一个小碗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小碗上方注入定量的乳酸钙,再放入适量的重蒸水将乳酸钙溶解,最核心的步骤来了,用剪刀把鸡蛋剪一条线,再把鸡蛋打入里面,王源失败了很多次后,终于成功了。

 他给小鸡取名:小。希望全世界的都在这只小鸡的身上,看了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给了我不同的启发,那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小学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校园是梦想开始的地方,那里把人生的灯塔点亮,心贴心的同学们畅谈理想,奋发有为,迈向前方。新的学期开始了,电视上再一次播出了《开学第一课》。这一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

 中华的骄傲有什么呢?源远流长的中国汉字;又振奋人心的中华武术;有意韵悠扬的琴棋书画;还有举世闻名的四明。其中我觉得汉字是中华最大的骄傲,因为,汉字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一笔写好字,一生做好人。学好汉字,才能更好的地领略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这个暑被吴京叔叔的《战狼2》燃爆了,吴京叔叔在表演中多次表现出,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看到这些场景我总会想起“犯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我特别震撼的是护照上的那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遇到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身后有个伟大的祖国,中国的护照不一定让你去所有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护照在你任何国家遇到危险时接你回家只有伟大祖国,那就是中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扛起中国的未来。

 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今天下午14:00开讲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了解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向深空挺进的追梦 故事 ,追寻他们向深空挺进的执着步履,感悟他们赴九天问苍穹的豪情壮志。下面就是我搜集整理的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 观后感 作文 (10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

在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后,我万分激动。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实在是为祖国而自豪,也向航天人员致敬。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完成,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还顺利返回地球,挥别繁星,共同见证英雄凯旋,真的让人热泪盈眶,祝福祖国航天事业能够蒸蒸日上。

梦寻九天,向往星河灿烂;神舟凯旋,续写崭新篇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神十三”的使命或已圆满结束,但中国航天人探寻星辰大海的征途却永不止步。青年一代更应肩负起党和人民的期望,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向航天人致敬,向中国梦进发!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2

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放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气。这种精神与力气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3 在观看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位航天员出仓时都朝气蓬勃,笑容满面,虽然刚回地球,因为重力变化的原因行动困难,但仍能和现场工作人员和镜头挥手打招呼、比心,丝毫不显疲态,返回的过程非常顺利。三名航天员接受了简单的访,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带动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热情洋溢。上一批航天员在太空遨游工作了半年之久,下一批航天员已经准备出发,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帆风顺,反映出了我们对于星辰大海的执着追求,和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哈工大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尽管我们的专业不是从事航天行业的,但不妨碍我们关注并且热爱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人说,随着网络、元宇宙的日益发展,人类只会专注于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虚拟的世界。但是,正是有着我国这些要强的航天人的执着与坚守,一代代的不懈奋斗甚至牺牲精神,才能有一次次的“感觉良好”,和人类对星辰大海的矢志不渝的前进步伐。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4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方兴未已到蓬勃发展,中华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随民族的振奋崛起一同稳步向前。中华民族对于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尽,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时代的神舟系列,承载着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探索与渴望。而这一伟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创新与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为民族航天事业的倔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的应用对全人类都影响重大,科技兴国是国之重策,神舟十三号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由此我们也能发现,只有在党和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5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现代航天器将人们带入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我热爱宇宙,更热爱航天,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航天事业的战士,乘着载人飞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对航天的理解很浮浅,认为飞机、火箭飞上天就是航天,实际航天领域研究的东西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奥,不管我对航天认识的深与浅,但我非常喜欢航天。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买的玩具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机,现在家里还有两架遥控飞机模型保存的好好的;还记得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儿园观展;上了小学我参加的是航模兴趣小组,在小组里我做了六架飞机模型。当我制作的飞机模型飞在天空中的时候,我想起了杨利伟叔叔,他乘着我国自己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创举在全世界面前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露了脸。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对航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了,同时脑子里的疑问也一个一个的接踵而来,如:火箭没有翅膀是怎样飞起来的?人造卫星在天上会不会掉下来?再如:载人飞船为什么能遨游太空?……带着这些问题我买了一些有关“宇宙、太空、自然科学”方面的 百科 全书。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发动机向后喷 射高温高压的燃气产生及作用力以获得前进推力,并由此向前运动的飞行器,它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三部分组成。人造卫星和太空探测器是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它拥有高度精密的自动控制装置,迄今为止它们已先后对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离或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人类称它为“宇宙信息的侦察兵”。人类除了派人造卫星和探测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够飞上太空,载人飞船就是人类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对接舱和应急救生装置等部分组成。座舱是飞船的核心,轨道舱内装有各种实验仪器,服务舱则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渡船”,并能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首次空间对接成功,这是在美国、俄罗斯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我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更加热爱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 儿童 ,是祖国的未来,我知道宇宙间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航天领域里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我们去认识和攻关,因此,为了实现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长大后为我所爱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牢牢掌握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6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 方法 ,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 事迹 ,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7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方兴未已到蓬勃发展,中华人民的奔赴浩瀚宇宙的步伐随民族的振奋崛起一同稳步向前。中华民族对于无限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尽,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新时代的神舟系列,承载着中国人对未知宇宙的无限探索与渴望。而这一伟大航天征程上的每一步创新与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坚克难、拼搏创新,为民族航天事业的倔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的应用对全人类都影响重大,科技兴国是国之重策,神舟十三号的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新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而且由此我们也能发现,只有在党和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022年4月16日三名太空出差183天的中国航天员终于顺利回家了,上午9点57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并且是自神六以来返回舱首次落地后呈直立姿态,整个返航出舱过程令人振奋。观看过直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回想起数百年前,人类借助车轮和风帆周游了世界;数十年前,人类借助火箭登临月球。而今天,我们借助“中国天眼”发现来自光年之外的星河璀璨;借助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遨游太空。从发现新大陆到探索宇宙星辰,人类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作为航天强校,我们哈工大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勇担创新使命,夯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作为哈工大人,我倍感骄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为新时代发展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 经验 、强本事,飞天游览、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养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念。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从“神一”的放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8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 春节 ……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9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 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奥秘,12月9日1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体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 教育 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参与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同学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象惊叹不已,每一项科普实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将观后感同家人交流,与小伙伴分享,写进 日记 ,画在纸上,流露出了他们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上下未行,何由考之?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人类,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们为我们讲太空课。他们讲的绘声绘色,我们听的津津有味。

他们为我们讲太空中的一些实验,我们还知道了太空是有浮力的。如果你挤一滴水,那么它在空中飘来飘去。而且,你把杯子倒过来,面的水一滴也不会往下流。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 乒乓球 放入水中,接着,就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时候了。他们拿着一个管子,管子前面放着一个乒乓球,他们先是往下压,然后快速的把管子拿开。“哇!”同学们纷纷赞叹。原来因为乒乓球竟然在沉下水里头去了,而且他还紧紧地贴着杯子旁边。要是在地面上的话,那么乒乓球应该是浮上来,不可能沉下去!同学们惊讶的合不拢嘴,这个实验可真神奇!

虽然这是一堂简单的课,但是我从中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以后一定要当为宇航员,驾驶着火箭到遥远的太空去!但我知道,现在我必须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好报效祖国!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篇)相关 文章 :

★ 2022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2021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

★ 2021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5篇最新

★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10篇

★ 最新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观后感

★ 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作文

★ 观看《同上一堂战“疫”思政课》观后感作文5篇

★ 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20篇)

★ 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10篇汇总

★ 观看《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5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