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于丹 庄子_

tamoadmin 2024-09-08 人已围观

简介1.于丹《庄子》心得电子书txt全集下载2.认识你自己(于丹庄子心得04)3.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孔子和庄子的诠释4.于丹说 庄子 看破生死 讲庄子老婆死哪一个故事是咋讲的5.于丹什么时候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呢?6.于丹庄子心得文字资料。7.庄子心得 读后感 500字于丹《庄子心得》之六《谈笑论生死》有一个寓言故事讲得很好.兄弟两个人,他们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楼的第80层.这天,两个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记了看

1.于丹《庄子》心得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2.认识你自己(于丹庄子心得04)

3.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孔子和庄子的诠释

4.于丹说 庄子 看破生死 讲庄子老婆死哪一个故事是咋讲的

5.于丹什么时候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呢?

6.于丹庄子心得文字资料。

7.庄子心得 读后感 500字

于丹 庄子_

于丹《庄子心得》之六《谈笑论生死》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得很好.兄弟两个人,他们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楼的第80层.这天,两个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记了看通知,电梯停了.

兄弟俩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在楼底下商量,决定一鼓作气,开始爬楼.爬到2层的时候,开始觉得背包很重了.两人商量,决定把背包存在20层,到时候再回过头来取.卸下了背包,两个人觉得很轻松,说税笑笑地继续往上爬.

爬到40层楼的时候,两人已经很累了,开始互相报怨指责.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阿?弟弟说:我忘了看通知,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两个人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吵到60层.

到了这个时候,两人实在疲惫不堪,终于懒得吵了,觉得还是应该安安静静地继续爬楼.当他们终于爬完了最后的20层楼,两个人相互一看,不约而同想起了一件事:钥匙忘在20层了,在背包理.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人的一生.我们设它是80年头的人的一生.刚开始的时候,都意气风发.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里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

我们不畏艰险,从脚底下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爬到20岁,这是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觉得社会会让我们很多负担,我们自己奋斗,已经足够疲惫,谁还背着那么多梦想啊?先把它安顿下来吧,等到衣食无忧,有了社会的名分地位,回头来再捡起梦想也不迟.放下以后,顿时有这么一阵轻松,大家又开始往前走.

随着人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郑斗越来越猛,内心越来越焦虑,人不免抱怨.这就是到兄弟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皇犹豫,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走来.

走到40岁,所谓年近不惑时候,所有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开始变得疲惫、颓废,互相扶持着再走。

走到60岁,觉得晚年的时光该是美好的,是应该珍惜的,让我们安静下来吧,不再抱怨了,这时候大概到了孔夫子所谓的“而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80岁。

站到最后的这个终点上,突然之间张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没有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没有跟随过自己,陡然一身,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20岁回不去了,这个就是一条不归路。

于丹《庄子》心得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于丹:《庄子》心得》听mp3音频百度网盘

链接: s://pan.baidu/s/14UcrZ-a8Wbi_PUx1CSUJQg

?pwd=3y15 提取码: 3y15 ?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认识你自己(于丹庄子心得04)

于丹《庄子》心得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庄子何其人(4)

也许有人说,梁国这么一个小国的相位,庄子可能也不在乎。其实,还有更大的相位送上门来的。

《秋水》篇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楚国是个大国。那天,庄子正逍逍遥遥在濮水上钓鱼呢。楚王派了两个大夫去到庄子那里,毕恭毕敬地说:“想要用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先生您啊!”话说得很客气,就是想要请他出山为相,希望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

庄子手拿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呢?”

两个大夫回答:“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啊!”

庄子说:“那好吧,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活着吧!”

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的态度。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

于丹在百家讲坛中对孔子和庄子的诠释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

只有真正清晰的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我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与人。

我们总在以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你以后要想出名,要想在社会上建功立业,你从三岁就必须弹钢琴,你从四岁就必须学美式你从五岁就必须跳芭蕾,如果不这样的话,你六岁上小学时有什么东西可以去跟别人抗衡?六岁上学你就必须报名参加一个奥数班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像我们父母一样在社会上竞争力足你,才能读大学。

我们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方式来对待自己最亲爱的孩子。没有把孩子应有的快乐时光还给他,而事用一种承认的标准去进行剥夺。

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这是完全成正比的。

我们今天常常说,人生要少走弯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没有走过那一段路程。怎么能抵达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你怎么能回头去看,说那是弯路呢。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这个过程,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认可。

每个人都应该不断的审视自己,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正确的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能够有自知之明。

庄子始终保持着对自我清醒地审视。从物理意义上人生的状态,到精神意义上人生的境界,庄子始终保持有清醒的关注。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行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这件事情没有别人可以做。尽管永远有人在提醒你的得与失,你的对与错,但是我们往往在他人够多的言论中盲目迷失了自己。

如果保有这样一双灵魂的眼睛。始终审视自己我们才可以做到宠辱不惊,把握住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我们不必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

庄子告诉我们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就能够看清超越言行的内心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这种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是不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而不张扬的。

这种内敛于心,却又能涵泳天地万物的地方,庄子说叫做天赋,是天地万物的府库。

这天府里无限博大,就好像离往里加水永远不会满从里面舀水,永远不会枯竭,你不知道它的源头是哪里。庄子说:此之谓葆光。

葆光是什么呢?就是你内心保全的,潜藏不露的一种大的光明,你心中有大境界才能拥有这种大光明。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普照万物,光芒永在。

从认识你自己,到倾听你自己,到涵养,孕育你自己,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天府,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葆光的能力。到这个时候,人就不以外在的事功来看待自己的能力了。

于丹说 庄子 看破生死 讲庄子老婆死哪一个故事是咋讲的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百家讲坛在《解读于丹》中 ,于丹老师谈了一段她对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她的影响,当时没纪录下来,遗憾,拜托各位了

解析:

喻孔子 他千古恒温,堪比“问病泉”

记:你心中的孔子是什么形象?

于:我觉得孔子是朴素温暖的儒雅长者,如此而已。

记:易中天在给你的书写的序中说,孔子是灰色的,他的学说有普适性。你怎么看?

于:我在后记里写了孔子的温度。什么温度呢?《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个“问病泉”,浸入泉水,哪儿有病能感觉出来。孔子就是中国人的“问病泉”,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记:你讲座中反对“以德报怨”的部分,播出后有一些争议。

于:是的,大家日常中总是说“以德报怨”。但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就可以了。就是说,那些对不起你的人,你用正直坦荡对他们就够了。那期节目播出后,我接到很多电话,包括一些社会名流。他们对我说,如果这句话我早听到就好了,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于丹什么时候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呢?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主要是讲庄子豁达无为的心境,也就是你所说看破生死吧。呜呜,求最佳,求最佳。

回到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份、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借也;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于丹庄子心得文字资料。

消息《百家讲坛》拍摄于丹教授讲庄子

拍摄地点 国宏宾馆

拍摄日期 10月22日 (周日)上午

主讲人 于 丹

主讲人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讲课内容 庄子(一)、(二)

拍摄地点 国宏宾馆

拍摄日期 10月24日 (周二)下午

主讲人 于 丹

主讲人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讲课内容 庄子(三)、(四)

您将与主讲人面对面,您将有机会与主讲人直接交流,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拍摄现场,提前半小时入场,入场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拍摄地点:木樨地十字路口东南角国宏宾馆地下一层“同一首歌”演播室。联系电话:63958856,

://post.baidu/f?kw=%D3%DA%B5%A4%BD%CC%CA%DA

庄子心得 读后感 500字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2月18日:庄子何其人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月20日:感悟与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2月21日:认识你自己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2月22日:本性与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2月23日: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月24日:坚持与顺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

2月25日: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

2月26日:心态与状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2月27日: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吴淼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