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散文欣赏 散文欣赏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tamoadmin 2024-09-07 人已围观

简介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3.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4.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5.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6.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8.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烙饼问题 教师让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3.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4.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5.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6.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8.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烙饼问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让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二: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三: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总结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自主探索和共同探讨,使学生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整理知识,形成一种计算技能。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每周五下午都会开展社团活动,为了让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决定请吴老师带360元钱去购买一些体育用品。

 乒乓球拍 足球 篮球 排球 羽毛球拍 20元/副 46元/个 40元/个 42元/个 17元/副 师:这是体育用品的价格,老师可以怎么买?

 你能提出关于除法的数学问题吗?

 生:能。(齐声回答)

 师:谁愿意试一下?

 生1: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算式是360?20

 师: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

 生2:能买多少个足球?算式是360?46

 师:还有吗?

 生3:能买多少个篮球?算式是360?40

 生4:能买多少副羽毛球拍?算式是360?42

 生5:能买多少个足球?算式是360?19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师:是的,除数都是两位数,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

 三、教学过程

 师: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畅所欲言,归纳知识点,用展台做展示,引出一份知识归纳图(PPT出示)

 1、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和估算)

 2、笔算计算过程及试商方法。

 3、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 除数不变 商不变)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黑板中的三道题目。(3道笔算题)

 (学生板演)

 师:校对答案,并让做的同学说说笔算的过程。

 生讲笔算过程

 师:我们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一步的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在刚开始学习除法时,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用了一个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学生:四舍五入法

 注意:四舍法,把除数估小商可能会大,应调商

 五入法,把除数估大商可能会小

 中间法,15、25的倍数要记熟。

 从高位算起、商的书写位置、余数比除数小。

 小结: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师:其实当我们计算完成时,也可以利用验算来判断计算的商是否合理,怎样验算呢?

 生:如果有余数判断商和余数的关系,来验算。

 生:还可以用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就用商?除数+余数来验算。

 师:说的真好!其实每个人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学习也不例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能做到有心,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练习巩固

 1、填空

 师:森林里的一些小动物知道我们今天复习这一单元,想考验同学们的能力,你们有信心吗?(有)好,我们先来热热身,看看谁能说的又快又准。

 PPT出示摘桃子 口算除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快速准确的说出来,小兔子又想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一写。

 2、出示填空题

 1)( )?( )=20?19,除数最小是( )

 2)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3)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4)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师:你们越来越厉害了!接下来小猪和小熊看到我们这么聪明,这么厉害,想考验同学们筛选正确选项的能力。

 4、选择

 1、 563?24,除数可以看作( ) 来试商。

 A 10 B 25 C 30

 2、403?68,除数可以看作( )

 A 50 B 60 C 70

 3、351?71,用5作商,商( )

 A 偏大B 偏小 C 正合适

 4、 () 65?47 要使商是一位数,( )里可填( )

 A5B 6 C 3

 师:看看他们对我们说了什么?(你真棒!)小鸟看到小动物们给同学们这么优秀,结果它愤怒了,问同学们,这三道题,到底错在哪?(出示改错题)小猪又来凑热闹,他问同学们,下面一道题对吗?为什么?

 5、改错

 生:两道题都对,因为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

 师:刚刚同学们的笔算和判断都做的非常好,那接下来想考验同学们的智力,请大家来动脑想一想(课件出示)

 36?12=3 250?50=5

 360?120= 250?10=

 (让一组同学口答,其它同学判断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这么快就做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只要算出每列的第一题就可以了

 师:回答的真棒!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能使得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那下面的几个题目能否用商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呢?(课件出示)

 师:观察几组算式,分别利用了哪些规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如下:

 第1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几时,商反而除以(或乘以)几。

 第2小题是: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时,商也同样乘以(或除以)几。

 第3小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几,商不变。

 师:总结的非常好,看来我们平时做题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计算,而是应该先观察题目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解决问题

 师:懒洋洋被我们的声音吵醒了,结果他写了很长时间想和我们比智力,你们会帮助它吗?

 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1)小猪带450元钱,先买了20副羽毛球拍,剩下的钱再买篮球,最多还能买几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智慧大挑战: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课外延伸:我当小老师:请根据本节知识编一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这道题可以是计算、选择,也可以是判断题和改错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1.?四舍?法、?五人?法,?中间?法。

 2.从高位算起、商的书写位置、余数比除数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5℃ -4℃ 正号 负号

 ③通常的5℃前面写不写“+”?

 归纳出: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能省略。

 谈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温度?

 (1)冰箱门温度显示 ,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 ℃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2)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39℃以上就有危险了。

 认识温度计

 人们是利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温度计)

 小小的温度计竟能知冷知热,简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种温度计,让生了解不同样式的温度计。(课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测量室温的温度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温度计上都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①温度的单位℃ 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

 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零上温度,下面是零下温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师简介℉: 华氏度是1714年由德国人华伦海特制定的。华氏度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

 (二) 练习读写温度

 1.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出示课件)15℃、0℃、-15℃

 2.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现三个温度计。)

 指名依次先说出并写出三个温度计上所示的温度。

 随机比较这三个温度,说说谁、谁最低。

 (三)感知温度

 1.出示温度计示意图

 (1)指名让生分别读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读数。

 (2)通过闭着眼睛试着说温度计上的读数这一活动,让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温度计模型。

 (3)教师给出以下温度,以0℃为基准,让生用手比划是零上温度↑或零下温度↓。

 8℃   -5℃   15℃   -15℃   -20℃

 2.测温度

 (1)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温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计它们的温度,再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两杯水的温度。

 3.认识0℃

 (1)问一名学生:你今天带了几支钢笔?(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没有)

 那么0℃表示没有温度吗?

 (2)指名谈谈对0℃的认识。

 (3)小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任何物体都有温度。0摄氏度只是温度中的一个值,也是天气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点,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点。大于0度,冰开始融化为水,小于0度,水开始结冰。

 科学家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读作: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4.用线把对应的温度连起来。(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零上12摄氏度 零下10摄氏度 零摄氏度 零下16摄氏度

 -10℃ +12℃ -16℃ 0℃

 (1)先让生读出第一行的温度。

 (2)指名汇报连线。

 5. 读温度,使学生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大家刚才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到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看看。(课件出示)

 哇!大家都为冰雕世界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尔滨市的气温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气温又如何呢?请看屏幕。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那一天几个主要城市的温度,谁能当一下播报员,把这天的天气情况向全班同学播报出来?(国家地图)

 (2)让学生当小播报员播报。(利用白板的探照灯功能)

 (3)通过比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气温,知道同一时间段我国南北方温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

 (1)出示我们当地几幅不同季节的,与合适的温度连线。使学生知道我们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情况。(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连线)

 夏天短袖 毛衣外套 棉袄棉鞋(冰雪)

 -8℃   36℃ 19℃

 2.比较-5℃与-20℃两个温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页练一练一的情境图)

 指名交流汇报。

 3.下表是天气预报给出的我国部分城市某日的气温。(课件出示)

 (1)北京与沈阳哪个城市温度高?

 (2)把这5个城市的气温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让学生排列)

 < < < <

 四、拓展延伸

 指着板书:新疆气温5℃,最低气温-4℃,它的`温差是多少?

 (1)借助温度计示意图,让同桌讨论。(2)交流汇报。(3)归纳方法。

 五、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查资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体的温度。

 (如:月球表面的温度、太阳表面的温度、一些金属的熔化温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温度带有“-”号,你还见过带“-”的数吗?

 搜集一些下节课交流。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 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 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对于《口算除法》这一节内容要如何去坐好备课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第7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本课重点就是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口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理解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本课知识点梳理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借助小棒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它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4.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算式中的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

 备课资料

 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情感体验。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渗透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得到培养。

 首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其次,设计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组织碰碰车、小组对抗赛、速算大PK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一、 课前学情检测

 检测目标:复习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检测内容: 18?3= 56?8= 54?9= 36?4= 42?6=

 450?9= 6400?8= 280?4= 2400?3= 560?7=

 二、教具学具的准备

 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范老师准备给大家编写一份口算比赛题,一共出80道,每列20道,

 排成几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口算比赛题的编制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每10道为一小组,80道就是8个小组,每列20道就是把2个小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可以配合小棒图进行介绍。)

 预设二:4个20是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到4?20=8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三:8?2=4,所以80?20=4。(也就是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得4。)

 (4)对比评价: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想乘算除或利用表内除法计算都比较方便。

 (5)总结归纳方法:

 (6)练一练:

 90?30= 60?20= 80?40= 60?3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对比,使得算法得到优化。之后,及时进行优化后的方法总结和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探究几百几十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算式:150?50

 (2)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3个50是1500,所以150?50=3。(也就是想到3?50=15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二:15?5=3,所以150?50=3。(也就是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15个十除以5个十就得3。)

 (4)总结归纳方法:

 (5)练一练:

 270?30= 120?20= 280?40= 360?6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经验,这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的方法

 (1)出示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83道题,还是每竖列20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2)全班交流:

 83?20,把83 四舍五入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3)改变问题,继续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120道题,每竖列28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4)全班交流:

 120?28,把28 四舍五入估成30,120?30=4,所以120?28?4。

 (5)巩固练习:

 从下面各题中任选一题估算一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90?31 121?40 160?38 222?70

 (6)总结估算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的方法,这里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总结得出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巩固练习:

 1.快乐碰碰车

 60?20 63?20 90?30 92?30 40?20 41?20 100?20 103?20

 180?30 184?30 240?40 240?37 420?60 420?62 210?30 210?29

 2.速算PK(3分钟速算比赛)

 120?20 63?30 91?30 180?30 240?61

 141?20 200?40 102?20 420?71 212?30

 182?30 180?61 240?60 280?42 420?69

 420?61 270?30 540?60 720?80 564?80

 3.如果现在老师准备的速算比赛题一共有180道,我可以把它们怎么排列?请帮范老师设计一下排列方案。

 设计意图:三组题是三个层次,第一组题中的每小组两道是互相关联的,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二组则是没有联系的,独立存在的一些题,意在为后续的试商做准备;第三组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可以较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的人还看:

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 导语《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篇二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 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数学万花筒

 有条件的学校,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2题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份好的教案胜过好的物资。小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 上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 方法 ,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 经验 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 说说 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教案范文3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精选教案范文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题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个好的数学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围成”的含义;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在三角形内画高等数学活动 经验 。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数学课程课标(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规定要:“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 方法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认识三角形,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今天不探索面积,但要为今后三角形面积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三角形的认识” 选自人教版义务 教育 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属《图形与几何》范畴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线段和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 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今后学习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收获良好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特别是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学习为学生继续学习“三角形的高”做好了准备。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虽然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空间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依据《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的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能准确画出指定底边的高。教师准备:课件一套,三角尺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铅笔,白纸。

三、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恰当的学法、教法,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思考,抽象概括,交流展示等 学习方法 。

四、教法选用

学法确定,教法必须与学法对应。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方法 :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通过动手画三角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2.观察比较法。通过学生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3.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有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地内在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要依托教学支撑,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活动又需要一定的程序来推进。课标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充分提供给学生从是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我把本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看图导入、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在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大桥中的作用,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接着通过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设计了让学生上黑板指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进行反馈训练,这里为学生设计一个坑,让他跳不出来的时候才告诉他,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使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这一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

2.学习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对三角形高的掌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其实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迁移。这一难点内容由“教师演示?学生尝试?交流展示”几个环节来突破。“三角形共有三条高”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释,较好的处理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用不同层次的练习的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能够学有所用,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

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与生活的丰富关联,尤其是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内涵,无疑是我们当下数学教学理应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是如何去看待和把握两者的关系,我们通常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其一,是由生活向数学的抽象与归纳;其二:则是由数学向生活 的演绎与想像。之前,我们上这节课,更多的是作出第一种努力。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的人还看: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人教版

4.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5.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

6.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烙饼问题

#四年级# 导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1.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介绍数位。

 一开始上课时,同学们读的万以内的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3876,是由3个千,8个百,7个十和 6个一组成的。6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7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8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3个千是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叫做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和万级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位起,都是十、百、千。

 不同点:万级多一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

 练一练

 (1)十万有( )个万,一百万有( )个万,一千万有( )个万。

 (2)一百万有( )个十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是( )个一千万。

 (3)从低位到高位,按照数位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5)万位的右面一位是( )位,左面一位是( )位。

 3.教学例1。

 (1)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二十八万。

 引导学生用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万级数,但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

 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数,再用文字写出来。

 (3)提问: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4.教学例2。

 (1)指导学生读例2各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

 ①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②怎样读万级的数?

 ③在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

 ④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

 阅读课本第3页,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读出下面每组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3)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2.灵活性练习。

 出示活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训练。

 移动卡片上的数字,让学生读出各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3.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5题,自制一张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的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8500003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

 一百万七千写作:1007000(√)

 四万零九十写作:4090(×)

 (4)17860000米=(1786)万米(√)

 17865000米≈(1786)万米(×)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

 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感悟统筹思想,初步了解统筹的含义,掌握烙饼问题的统筹方法,并能实际应用。

 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交流争辩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规律探寻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 通过交流争辩活动,使学生体会交流争辩这一学习方法的价值。

 教具准备大圆(锅子)一个,小圆(烙饼)9个,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每两位学生一份学具,包括一个大圆与九个小圆,实验记录单四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开门见山

 1,直接出示(锅和饼):这是什么 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能做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烙饼问题 (板书:烙饼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1)生猜想

 (2)师:到底能不能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意,请问:

 "两面各需要3分钟"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一个饼要几分钟

 "一次只能放两个饼"什么意思 请用手势示意说明. 所以烙两个饼要几分钟

 (3)如果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为什么是6分钟 (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4)如果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 (6分钟)谁来烙一烙.

 2×3=6(分)中"2""3"各指什么

 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

 (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

 2,探究"分组烙"

 (1)那4张饼怎么烙 (4×3=12(分)中的"4"指什么 )

 (2)介绍"分组烙"法

 (3)6张,8张,10张……怎么烙 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4)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轮流烙"

 (1)师:如果烙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呢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烙一烙

 1)请同学们静静的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烙,用了几分钟,它是最少时间吗

 2)有了想法后,先独自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动手烙一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烙的过程轻轻的说过同桌听.

 师:想一想,我怎么向同学汇报,能让大家听的明白一些.

 (3)反馈交流:指名生回答:

 生1: 2张+1张,6分+6分=12分(让一生板演)

 生2:口述板演:③②→3分钟→②拿掉

 ③①→3分钟→③好了

 ①②→3分钟→①②也好了

 师:谁听明白了 指名生3再一次板演.师指导口述过程.

 (4)同桌合作,动手用学具烙一烙

 请每位同学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烙一烙,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烙是不是9分钟

 (5)师: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烙法2就来得省时间呢

 ①请每个同学静静地想一想,把两种方法对比一下,为什么 (独立思考)

 ②汇报.根据生的汇报师小结:

 烙法1第二次的时候只放1张饼,太浪费了.烙法2每次都是两张饼在同时烙,不浪费.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6)给烙法2取名字

 师:烙法2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 (交替烙,轮流烙)

 4,探究"分组烙+轮流烙"

 (1)如烙5张饼,怎样烙最省时间 谁来介绍一下方法

 (2)介绍"分组烙+轮流烙"法

 (3)现在你会解决了吗

 火车站附近的烙饼店来了五位顾客,每人想买一个饼,急着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3分钟,店里的烙饼锅一次只能放两个饼.同学们,你们说,这三个顾客能吃上烙饼吗

 (4)烙7张呢 9张呢 11张呢 怎样烙最省时间

 a,同桌合作烙一烙,并完成把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b,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了,有什么好方法吗 )

 (5)那烙12个饼用什么烙法省时呢,为什么

 (6)那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分组烙省时,什么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省时

 三,发展时间

 1,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烙3个饼,两面各需要烙3分钟,烙熟6个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我认为"饼"如何烙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不想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