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南 写作指南

人物美文300字左右_人物美文

tamoadmin 2024-10-11 人已围观

简介1.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美文(50~100字)2.美文欣赏: 杨舟平《 清明记忆 》3.中学生美文摘抄 人物4.短小精悍的写人美文5.名人传美文摘抄背影 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1.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美文(50~100字)

2.美文欣赏: 杨舟平《 清明记忆 》

3.中学生美文摘抄 人物

4.短小精悍的写人美文

5.名人传美文摘抄

人物美文300字左右_人物美文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中不禁又簌簌地流下泪来。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老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还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登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我的母亲 胡适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过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他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他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十九,十一,廿一夜

藤野先生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fēi)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jì)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gān),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pōu)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xié)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shú)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jié)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wèi)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huì),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piē)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一九二六年)

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美文(50~100字)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我懂得认识托尔斯泰的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这是一八八六年,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之后,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突然于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译本在一切书店中同时发刊,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间,在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与少年》,《波利库什卡》,《伊万·伊里奇之》,高加索短篇小说和通俗短篇小说。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眼前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在青春的这一个时间,托尔斯泰生活在对于力、对于人生之爱恋的狂热中。他抓扼自然而和自然融化,是对着自然他发泄他的悲愁、他的欢乐和他的爱情。奥列宁说:“也许在爱高加索女郎时,我在她身上爱及自然……在爱她时,我感到自己和自然分离不开。”他时常把他所爱的人与自然作比较。“她和自然一样是平等的,镇静的,沉默的。”此外,他又把远山的景致与“这端丽的女子”相比。但这种浪漫底克的陶醉,从不能淆乱他的清晰的目光。更无别的足以和这首热烈的诗相比,更无别的能有本书中若干篇幅的强有力的描写,和真切的典型人物的刻画。自然与人间的对峙,是本书的中心思想,亦是托尔斯泰一生最爱用的主题之一,他的信条之一,而这种对峙已使他找到《克勒策奏鸣曲》奥列宁在致他的俄罗斯友人们的信中便有此等情调的若干严酷的语调,以指责人间的喜剧。但对于一切他所爱的人,他亦同样的真实;自然界的生物,美丽的高加索女子和他朋友们都受着他明辨的目光烛照,他们的自私、贪婪、狡狯恶习,一一描画无遗。

美文欣赏: 杨舟平《 清明记忆 》

原创

1(09.04.24)

在一片淙淙的雨声中醒来,天已是大亮,因为下雨的缘故,窗外还是朦朦暗色。啾啾的鸟鸣声,却是一只褐色的麻雀躲雨在窗前的护棚下。因为屋内起了响动,好奇的眨着眼睛向里张望,眼睛两两相对,似乎是惊异,又或是新奇,但却也没有逃开的意思,外面的雨实在是太急了些。自己匆匆起床,洗刷,一会儿要去上班,没有时间对视它的好奇。中午回来,早已是雨过天晴,满天的清新气息,几只麻雀唧唧喳喳地飞过去,分辨不出是否今晨窗下的那一只。忙忙碌碌,漫漫无羁,无数量的生命行走在世间尘海,各自背负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命运。因为种种的因缘相逢,转瞬而又相离,触碰了无数美丽的浪花,格外值得珍惜爱怜。抚平浮躁骚动的心灵,慢慢走过生活的幽幽花径,那一片沁人的芬芳传来,生命正如鲜花般恣肆绽放。相逢的因缘本是如此的稀有,就让生命在相互的珍惜尊重慈爱中更加美丽吧。

2(09.05.09)

自有记忆始,就自自然然的喜欢雨天。今又是大雨,飘飘摇摇,自午后就没有停止,临到傍晚,更是如注如瀑,刷拉拉的没有了尽头。天早已是灰蒙蒙的一片,想来路上再也不会有什么行人了吧。有云:雨天里,懒人紧着睡觉,勤人忙碌活计,智者收拾心情。我不是智者,却也喜欢这雨天,给了自己从容感受安稳思考的空间。虽然不时有许多的烦躁忧虑袭上心头,却总要及时地警惕自己,不破坏了安稳祥和的心境。已经经历了如许的波波折折,再不能允许自己随便怠惰迷失本心。如不能真正努力精进,漫不经心滔滔浮语,最后总是镜花水月,空空一场!岂止是空空一场啊,现实中的世界里将是不堪的窘境与羞辱啊!

3

人物素描2009-06-02 21:35几次对面,感觉是很罕见的清纯,他的眼里似乎没有那种对物质权势的迷恋贪欲,淡淡的,也是非常安定的神情,逼得那些贪欲,鼠窃的目光无所安处,但奇怪的是,仔细看去,那里是一片温和,盈盈的满是阳光,几次讲话,已显露出超出常规的水平,他在悄悄的冲击着那些强大的潜规则,温和的力量既有着宽泛无私的爱意,也冷然直面一些虚浮贪欲而组成的心思活动。真的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淡淡混浆水一样的世界里,竟有一个如许优秀的人物,洵然是一个奇迹了。但愿这不是自我心灵的一个造神运动。

现实生活中很少碰到称之为优雅的人,而他真的是稀有的一个。是的,就是优雅沉静。自自然然的举手投足没有半分急躁。周围是急吼吼的人群,或争吵,或谄媚,而他不噪怒,不卑怯,话语温文尔雅,明晰简洁,却又一语中的,扣准核心,宛然一头优雅的狮子含蕴着无比的威严,轻轻动一动爪子,使得那些意存轻蔑,跃跃欲试企图不轨的人倏然生惧,悻悻而罢。

几次邂逅交往,出现了几次疏忽。他微微一笑,仿佛不经意间谈起了另外的生活故事,微一品味,却无一不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是含蓄温和的提醒劝诫。那份沉静优雅里包蓄着无比的睿智,敏锐的目光仿佛洞穿一切。而这份沉静优雅来自心灵的清澈,因为清澈而展现了睿智与宽容。我收敛住浮躁浅薄,不敢再有一丝放肆喧哗。偶然的几次远观,竟然见他大步疾走,双臂甩开,仿佛大鹰展开翼翅翱翔。呵呵,原来他也有如此意气飞扬的一面!

中学生美文摘抄 人物

清明记忆

文/杨舟平

清明,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一个春雨如丝的节气,一个拨动人思弦的字眼,一个惆怅满怀的节日。

清明,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三人,步行两三个小时,走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去舅家给外祖父上坟。外祖父去世得早,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外祖父的坟地在离舅家老远的一个山坡上,母亲和几个姨母大约是提前商量好的,都手拿纸钱,母亲还拿着亲手做的纸衣,带着我们一群孩子,一同去给外祖父上坟。山草野径,一路没有笑声,气氛很沉闷,我最不爱陪同了,我们一行恭恭敬敬地来到外祖父坟前,母亲和姨母、舅舅他们一溜跪着烧纸钱,口里还念念有词,纸灰立时弥漫了整个坟地。回来时气氛要好些,大人们大概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幼小的我,当然不去理会这些,反觉得好玩、新奇、兴奋,一路和表兄弟姊妹们嬉闹,心里只惦记着中午那顿外婆做的手擀面,我可以放开肚皮,吃顿饱饭了。外婆做的手擀面味道好极了,即使现在我依然回味无穷。

清明,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那个特殊年代青黄不接的饥饿日子,是老饿肚子的饥荒记忆,是细雨霏霏的漫长光景,是望着蓝蓝的天发呆或憧憬,是父母亲琢磨着全家人的口粮不够吃时到哪去借的恓惶而又渴望早点夏收的日子。

清明,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折下鲜嫩柳树的一枝,用手剥开一圈表皮,一手将柳树握紧,另一只手握紧柳枝上段后反向用力,使绿色的树皮微微松动,然后猛一下褪出树枝,再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削齐整,用心做的一管柳笛。关中西府方言管柳笛叫“筒筒”,“筒筒”做好了,再编织一个柳帽,歪歪斜斜地戴上,我和一帮玩伴依偎而坐,就开始吹了起来,而且比赛谁的柳笛声大。不太着调的柳笛声,是少年构筑的梦,心思只在眼神里说,在柳笛声中倾诉,在满眼粉色的沟坡旁,在花香熏染的小溪边,在细柳婆娑的树杈上,在阳光温润或春雨菲菲的天气里。欢喜时吹它,忧愁时吹它,因为柳笛声是春天的心曲,唤起我许多沉埋的清明记忆:让我想起好多曾经熟悉的面孔,一缕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还有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土屋-------只有老树的年轮还记着,斑驳的痕迹已成孤寂的过去。清明是一曲悠扬的歌,一场忧伤的梦!

长大了,清明是我回老家的借口。生者寻祖,逝者归根,彰显的是一种血脉传承的责任。带上纸钱等祭品回老家给故去的祖母、祖姥姥上坟,祖姥姥的坟头没有墓碑,她们这辈人安葬后大都没有墓碑,可我依然能辨认出她的坟茔,默默叮嘱她老人家将纸钱收好,生前没过上好日子,现在另一个世界不再缺钱。

成家后,再后来,清明节放假了,梨花风起,点点哀思。我带着女儿,清明前跪在母亲坟头,烧着一张张、一件件祭品;或与姐姐、哥哥、侄子一同去墓园清扫母亲的坟丘,恭恭敬敬立一座墓碑,再在母亲的墓碑旁栽两颗松树。虽然母亲的墓碑上没有镌刻母亲的生平,但据说,大人物的墓碑上才刻有墓主生平,母亲一生平凡如草芥,她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艰辛的一生,竟恍若昨日,我一刻也忘不了;她善良勤劳简朴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我。只有站在母亲的坟头,我才真正感悟: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幸好父亲还在,否则我的生命只剩归途。

清明祭祖,由来已久,大约已有2500多年 历史 。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可见清明自古就是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慎终追远,归宗溯祖。其实一年中祭祀的日子很多,如春节、重阳、中元等,但清明祭祖最为重要,仪式感也最强。清明祭祖的本质原因当然来自“百善孝为先”的孝道理念。传说清明节这天,很多亡灵会回到人间,只有提前祭祖才能让祖先早点收到这些纸钱和食物,万物灵长,有生有,所以清明节也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清明节也是一个家族团圆的日子,老老少少为了祭祖从各方赶来,纷纷春雨,纷纷归人,彼此见面团聚,结伴踏青,“情深深,雨蒙蒙。”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听风听雨过清明”,人生几多风雨,几多惆怅,清明也圆了大家庭团圆的梦。

不管是谁,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公平,这个世界已经活过1500亿人,未来还会有1500亿人继续生活,这世间终将会忘记每个人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生看得几清明”,这么一想,清白明白之人,必有清风拂面,自有明月皎洁。

瞧,梨花风起正清明。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情关风月》等。)

短小精悍的写人美文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第一天(1)

作者:海伦·凯勒

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我常常参观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用手摸一摸那里展出的许多展品,但我曾经渴望亲眼看看地球的简史和陈列在那里的地球上的居民——按照自然环境描画的动物和人类,巨大的恐龙和剑齿象的化石,早在人类出现并以他短小的身材和有力的头脑征服动物王国以前,它们就漫游在地球上了;博物馆还逼真地介绍了动物、人类,以及劳动工具的发展经过,人类使用这些工具,在这个行星上为自己创造了安全牢固的家;博物馆还介绍了自然史的其它无数方面。

我不知道,有多少本文的读者看到过那个吸引人的博物馆里所描绘的活着的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样子。当然,许多人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相信许多有机会的人却没有利用它。在那里确实是使用你眼睛的好地方。有视觉的你可以在那里度过许多收益不浅的日子,然而我,借助于想像中的能看见的三天,仅能匆匆一瞥而过。

我的下一站将是首都艺术博物馆,因为它正像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在整个人类历史阶段,人类对于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几乎像对待食物、藏身处,以及生育繁殖一样迫切。在这里,在首都艺术博物馆巨大的展览厅里,埃及、希腊、罗马的精神在它们的艺术中表现出来,展现在我面前。

我通过手清楚地知道了古代尼罗河国度的诸神和女神。我抚摸了巴台农神庙中的复制品,感到了雅典冲锋战士有韵律的美。阿波罗、维纳斯、以及双翼胜利之神莎莫瑞丝都使我爱不释手。荷马的那副多瘤有须的面容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因为他也懂得什么叫失明。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留恋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虔诚。这些能够触摸的艺术品对我来讲,是极有意义的,然而,与其说它们是供人触摸的,毋宁说它们是供人观赏的,而我只能猜测那种我看不见的美。我能欣赏希腊花瓶的简朴的线条,但它的那些图案装饰我却看不到。

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及至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科的奥秘,从科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假如我有视觉从事这么使人着迷的研究,该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我十分勉强地离开了首都艺术博物馆,它装纳着美的钥匙。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同样的钥匙还在较小的博物馆中甚或在小图书馆书架上等待着。但是,在我假想的有视觉的有限时间里,我应当挑选一把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藏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我重见光明的第二晚,我要在剧院或**院里度过。即使现在我也常常出席剧场的各种各样的演出,但是,剧情必须由一位同伴拼写在我手上。然而,我多么想亲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风采,或者穿着伊丽莎白时代鲜艳服饰的生气勃勃的弗尔斯塔夫!我多么想注视哈姆雷特的每一个优雅的动作,注视精神饱满的弗尔斯塔夫的大摇大摆!因为我只能看一场戏,这就使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还有数十幕我想要看的戏剧。

你们有视觉,能看到你们喜爱的任何一幕戏。当你们观看一幕戏剧、一部**或者任何一个场面时,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对于使你们享受它的色彩、优美和动作的视觉的奇迹有所认识,并怀有感激之情呢?由于我生活在一个限于手触的范围里,我不能享受到有节奏的动作美。但我只能模糊地想像一下巴荚洛娃的优美,虽然我知道一点律动的快感,因为我常常能在音乐震动地板时感觉到它的节拍。我能充分想像那有韵律的动作,一定是世界上最令人悦目的一种景象。我用手指抚摸大理石雕像的线条,就能够推断出几分。如果这种静态美都能那么可爱,看到的动态美一定更加令人激动。我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就是,约瑟·杰佛逊让我在他又说又做地表演他所爱的里卜·万·温克时去摸他的脸庞和双手。

----------------------------------------------------------------------------------------------------------------

第二天(2)

我多少能体会到一点戏剧世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瞬间的快乐。但是,我多么渴望观看和倾听戏剧表演进行中对白和动作的相互作用啊!而你们看得见的人该能从中得到多少快乐啊!如果我能看到仅仅一场戏,我就会知道怎样在心中描绘出我用盲文字母读到或了解到的近百部戏剧的情节。所以,在我虚构的重见光明的第二晚,我没有睡成,整晚都在欣赏戏剧文学。

------------------------------------------------------------------------------------------------------------------------------

第三天(3)

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小而安静的郊区出发。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和活动,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憩息地。我驱车驶过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钢制带状桥梁,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急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来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像。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城市的奇异高楼。多么令人敬畏的建筑啊!这些灿烂的教堂塔尖,这些辽阔的石砌钢筑的河堤坡岸——真像诸神为他们自己修建的一般。这幅生动的画面是几百万人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它回头投去一瞥?只怕寥寥无几。对这个壮丽的景色,他们视而不见,因为这一切对他们是太熟悉了。

我匆匆赶到那些庞大建筑物之一——帝国大厦的顶端,因为不久以前,我在那里凭借我秘书的眼睛“俯视”过这座城市,我渴望把我的想像同现实作一比较。我相信,展现在我面前的全部景色一定不会令我失望,因为它对我将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色。此时,我开始周游这座城市。首先,我站在繁华的街角,只看看人,试图凭借对他们的观察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的笑颜,我感到快乐;看到他们的严肃的决定,我感到骄傲;看到他们的痛苦,我不禁充满同情。

我沿着第五大街散步。我漫然四顾,眼光并不投向某一特殊目标,而只看看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像。我确信,那些活动在人群中的妇女的服装色彩一定是一幅绝不会令我厌烦的华丽景色。然而如果我有视觉的话,我也许会像其他大多数妇女一样——对个别服装的时髦式样感到兴趣,而对大量的灿烂色彩不怎么注意。而且,我还确信,我将成为一位习惯难改的橱窗顾客,因为,观赏这些无数精美的陈列品一定是一种眼福。

从第五大街起,我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像,以便能够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

我的心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决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像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极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绝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结束了。也许有很多重要而严肃的事情,需要我利用这剩下的几个小时去看,去做。但是,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到了午夜,我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我迫近。在那短短的三天,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感到我丢下了多少东西没有见到。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我的这一番如何度过重见光明的三天的简述,也许与你假设知道自己即将失明而为自己所做的安排不相一致。可是,我相信,假如你真的面临那种厄运,你的目光将会尽量投向以前从未曾见过的事物,并将它们储存在记忆中,为今后漫长的黑夜所用。你将比以往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东西,对你都是那么珍贵,你的目光将饱览那出现在你视线之内的每一件物品。然后,你将真正看到,一个美的世界在你面前展开。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名人传美文摘抄

《月云》,这篇文章的人物描写很不错的。 <<月云>>

(一)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 北 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 个 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 十 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 老 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 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 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 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 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 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 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 。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 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 “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 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 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 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 :“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 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 老 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 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

(二)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 安交 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 瓷器 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 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 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 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 “小 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 细审 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 鹅 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 叫声 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 ,拿 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 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 ,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 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 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 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 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 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 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 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 从小服侍**,**嫁过来时,**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 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懦弱而疏懒,瑞英就 帮**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在江南,如 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第三代 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 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 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 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 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 ,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 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 ……”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 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 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 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 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 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 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 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 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 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 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 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 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三)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 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 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 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 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 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 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 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 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 ,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 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 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 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 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 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 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 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 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 ,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 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 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 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 ;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 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 ;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 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 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 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 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 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主人家没有责任 。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 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 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 ,长得很丑,不值得买。

(四)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 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 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 。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 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 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 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 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 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 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 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 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 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 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 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 。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 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 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 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 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 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五)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 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 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 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 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 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 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 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 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 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 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 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 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 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 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 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 》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 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 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 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 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 ,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 ,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 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 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 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 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 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 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 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六)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 欺压农民,处了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 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的地主有上千、上万 ,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 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 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 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 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 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 。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 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 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 ,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 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 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 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 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 。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 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 ;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时热血沸腾,大怒 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 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3.“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