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南 写作指南

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_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ysl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_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1.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系列指导教案2.跪求说告诉我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3.如何

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_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系列指导教案

2.跪求说告诉我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3.如何教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立意

4.作文审题立意步骤

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_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系列指导教案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会设置分论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分论点的使用要求。2、 探讨分论点的设置方法。3、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重点: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

       学习过程:

       一、 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和证明中心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

       例一: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

       分论点: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邪也。(修身)

       2、分得开(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要有区分度,不能出现重复或交叉现象)

       例二: 中心论点:读书有乐

       分论点:(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

       例三: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分论点: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二、 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1、阐述中心论点法(是什么)。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

       议论文写作指导——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技巧”

       教学设想: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学会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料:考场优秀作文、病文,习作病文

       教学流程:指出问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研究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由当下话题作文“辨”情况自然导入: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我们来看上次话题作文“辨”中的两个例子:

       病文1:能勇于面对困难,你就做到了辨。因为在困难面前,你辨清了前进的方向,你选择了面对而非逃避,你选择了勇敢而非软弱,这就证明,你会辨。众所周知的国家体操队选手桑兰,比赛失手变成了残疾人,她失去了成为冠军的机会,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人生,相反的,她乐观地对待一切困难,勇敢地面对一切压力,最后,她成功了,她又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点亮了她的另一段人生。这就是辨,一种对人生方向正确的辨。

       (分析:本段结构是总--分--总式,层次清楚,首尾扣题,但中间的材料并未突出桑兰是怎么“辨”的,“辨”的过程略去了,反而突出了桑兰的坚强,只在段尾与观点“勾搭”一下,不能证明本段观点。)

       病文2:曾经,有一种思想

       ……

       议论文写作指导——借议论性的排比句式彰显文采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高三语文科组

       教学目标 学会在议论文中,通过使用排比句式彰显文采。

       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犹记得09年高考改卷时,当时的广东高考阅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曾说,作文一定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看来,要抓住该卷老师的心,一篇文章审题立意准确的基础上,确实该弄出至少几颗明亮的“星星”来,让改卷老师目光驻足才行啊。

       为此,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作文审题立意专题的基础上,这学期的作文课重心将落在作文的亮点设计上。

       每次在改同学们的二次作文时,都会发现大家写得——

       生:(笑)好多了!

       师:确实比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好多了,审题立意更为准确了,但仍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表达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生笑)

       如果审题立意准确了,语言表达再上一个层次,那岂不是更好?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连圣人都他强调了文采对表达效果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训练,那么该怎样

       ……

       议论文写作指导——辩证分析

       一、导入:

       1、《典论?论文》中有这种观点“文本同而末异”。也就是说同为文章,却具有各自特有的文体特征。在此,我们不妨明晰一下各种文体的特征。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以知授人,应用文以事告人,而我们平时最常使用的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主尚分析推理,要求严密而概括,而思辨性便是论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

       2、那么何谓思辨,如何在文章中体现思辨呢?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被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经典理论尚且有瑕疵,更何况我们在紧张考场上匆匆写下的言语。看来要提高分数,我们真要学会做点辩证分析。

       A、我们先来看看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分数这块对学生思辨性的要求

       透过现象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是否有启发性

       B、我们来看看我们平时所写的作文片段,想想我们辩证吗?

       放手,是一种勇气或收获,能为你破除枷锁,让你成就自我自

       (广州一模)

       底气是一切之源,做人只有有底气,才能立身于

       ……

       议论文写作指导——打造出彩的语言作文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高三语文科组

       知识与技能:积累优美语言,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出彩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

       二、解读考纲:(积累修辞和化用诗句等优美语言,打造出彩的语言作文)

       高考《考试说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积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她很忧愁------------------------------------

       生1: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生2: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

       三、高中优秀作文课件展示:《让心灵在稻香中憩息》

       我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被淅沥的雨声敲打着醒来。耳机里传出那段被重复播放了无数次的旋律,致使我混沌的脸渐渐苏醒,清晰地暴露在静谧的夜里。“谁动了我的琴弦,唤我到窗前,流水浮舟你在深夜的那一边……”萧瑟的风

跪求说告诉我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个例子——作文题是这样的:

       三个人同喝一口井的水。其中一个人用金杯盛着喝,另一个人用泥碗盛着喝,第三个人用手捧着喝。用金杯之人觉得自己高贵,用泥碗之人觉得自己贫贱,用手捧水喝的人说了一句:“好甜的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先展示老师的所思所想)

       审题:

       全面理解材料,明确作者褒贬,正确把握中心。

       概括材料:三人喝水,心态不一样,感觉不一样。

       贬:前两人。

       褒:用手捧水喝的人。

       为什么贬前两人?因为他们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因为他们用一些本质之外的东西(例如身份、地位、贵贱、名利等)在装饰自己,于是心灵受到蒙蔽,于是他们感觉不到水的甜——其实是生活的甜。

       为什么褒后一人?因为他忠于生活的本质,喝水就是喝水,不给喝水附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不给喝水作装饰,所以他感觉到的是水的甜——其实是生活的甜。

       材料的中心:顺乎自然,忠于本质,不作装饰,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甜美。

       联系现实思考材料的针对性。

       现代社会,物质、物欲越来越蒙蔽人们的心灵,金钱、名利、权力、身份、等级等等像一个个漩涡让人们迷失了自己,人们不知道本真的我是谁?不知道心灵的天真的追寻究竟是什么?大家都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茫茫然,失落落,空洞洞,累沉沉,烦躁躁。他们不知道生命究竟需要什么?不知道活着究竟是为什么?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怪现象:不去追求知识,却挖空心思去追求名牌;不去追求慈善,却挖空心思去追求钞票;不去追求脚踏实地增长才干,却挖空心思去追求成名的捷径;不去追求老百姓的口碑,却挖空心思去追求身份等级,不去追求权力的真价值,去挖空心思去跑官要官;等等。这样现象值得我们警惕,更值得我们反思。

       人生在世,我们怎样才能活得甜美?人世间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都要用心思考,用心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

       在正确把握前两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来拟题,立意,构思。

       拟题:

       正面

       抓住本质 品尝甜美

       生命的本质是简单质朴

       顺乎自然 忠于本心

       真善美——本心的根基

       用心体会本真的生命

       本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反面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人生不必作装饰

       摒弃浮华 得来本真

       学会弃虚

       质疑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本心?

       用金杯喝水就使人变贵么?

       用泥碗喝水就使人变贱么?

       用手捧水喝,何如?

       怎样才能让生命变甜一点?

       弃虚何如?

       论题

       人生的虚与实

       人生的甜与苦

       本心

       生命的本质

       论贵贱

       论金杯之贵与泥碗之贱

       以“人生不必作装饰”为题,明确立意:

       “金杯”与“泥碗”其实只是人生的一种装饰。用“金杯”装饰的人生看起来尊贵,用“泥碗”装饰的人生看起来卑贱。但在我看来,人生应该是一种朴素的存在,对她作装饰其实大可不必。

       构思(拟提纲)

       紧扣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见立意)

       二.紧扣观点,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1.装饰让人生失去本心。

       (《孟子·告子上》: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装饰让人生失去生命的快乐。

       (喝水时,只想到金杯的高贵,就失去了喝水的快乐;喝水时,只想到泥碗的卑贱,也失去了喝水的快乐。同样,穿衣时,若只想炫耀一身名牌,也许就感受不到温暖得体的快乐;购房时,若只想着高档时尚,华贵不俗,也许就感受不到简单、舒适、随意的快乐……这世上有太多的“奴”,房奴、钱奴、车奴、名奴、利奴、权奴……他们活得心不顺,气不畅,说到底其实就是他们让过多的身外之物——“装饰”剥夺了他们本应有的生命快乐。)

       3.朴实无华的人生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袁隆平 毕淑敏)

       三.联系现实,呼吁人们采取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升华全文中心)

       在浮华、浮躁泛滥的今天,呼吁人们去除生命的装饰,保存生命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生活的甘泉。

       (再看看同学们的审题、立意、构思)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例一

       拟题: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提纲:

       一.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改善。这些都离不开劳动者勤劳的双手。

       二.父母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每天上班下班,回家了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勤劳的双手,责任与爱。父母用双手为我们创造着幸福,犹如甘甜的泉露。

       三.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也是用我们的双手,我们自己的力量去谱写人生的篇章,从而收获成功,这些成功也是甘甜的,可喜的。

       四.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无论得到多少都是我们付出努力,靠自己的力量去收获的,这才是最高尚,最值得欣喜骄傲的。收获成功的滋味,如同甘甜的水。

       (董雨蒙)

       (王胜侯:用自己的手品味人生的泉水。观点:自己的手创造的人生才是甜美的,而无论是“金杯”还是“泥碗”,那都不是自己的,品得的人生的泉水也不会是甜美的。)

       理解材料,要点偏位

       例二

       拟题:比

       提纲:

       如今的生活,富人富,穷人穷,贫民还在比吃穿。这样比来比去的生活有什么滋味呢?

       二.有点钱的人跟别人比牌子,没钱的人羡慕别人有钱……这样比着活的人并没有品味生活的真正滋味。

       三.有的人才不比这些,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品味生活,快乐自足。比这些没用的倒不如比谁的生活滋润,谁品味的生命丰富。

       四.总而言之,比有钱倒不如比生活。

       (王琪)

       (来姝君:同样是喝一口井的水,为什么每个人的心理表现不同?因为心态不同。攀比之心造就一些人的高贵与自卑感。但抛开这些的人,才有机会体会幸福感。美国一位导弹专家与一位破坏专家合作,放低心态,以平常之心对待事物,往往事半功倍。一公主与一王子共同找幸福,跟别人比,总认为自己差,最后看到农夫与农妇的生活,才知道幸福来自平常心。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幸福感,因为我们爱比较。)

       例三

       拟题:

       重视过程,更要享受结果(√)

       换位思考,你会活得更快乐

       观点:

       同样的水,三人用不同方式去接水喝并喝下后有不同感受,用金杯泥碗的人太过于注意由什么过程去接水,却忘了他们接水的真正目的是喝水,去享受水。我们生活中也一样,总是在意一些旁枝末节,却记忆了最初的想法,没有去享受其中而是困于小的问题。

如何教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作文审题立意步骤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归纳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二、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三、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四、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五、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六、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

       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作文审题立意步骤介绍如下:

       1、审题:分析题目,弄清意思。

       (1)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如《一件难忘的事》中的“难忘”之类。

       (2)搞清写作的范围和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称、数量、内容等限制范围。

       (3)弄明白是写人的,是记事的,还是状物、写景的。

       2、立意:确定中心。

       记叙文总要表达一个思想,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要正确,对社会上正确的现象加以歌颂,错误的现象给予批评。中心正确,健康是文章的根本,对此必须首先要注意。

       中心还要求集中,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各方面内容都要紧紧围绕中心写。

       3、选择材料。

       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选的材料还要真实、具体,真实就是不凭空编造,不夸大也不缩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要能够清楚地反映人或事的特点。

       4、安排结构。

       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及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等。

       文章的材料,常用以下这些方法安排:(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2)按时间顺序;(3)按空间的顺序;(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

       5、列提纲。

       提纲,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1)文章的题目;(2)中心思想;(3)写作的顺序;(4)详写,略写的提示等。

       提纲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考场作文开头结尾很重要,阅卷教师通常“品虎头、赏豹尾、找亮点(中间)”。

       常见的开头有:(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2)概括全文,揭示中心;(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5)说明情况,介绍背景;(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方式结尾;(2)总结式结尾;(3)含蓄式结尾;(4)启发式结尾。

       文章的过渡,应力求自然。照应,指的是文章中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最常见的是文章的首尾照应。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审题立意作文指导教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