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范例 作文范例
读者文摘精选经典文_读者文章
tamoadmin 2024-08-17 人已围观
简介1.寻找一篇《读者》上看过的文章。求原文。2.共读《读者》(5):图文并茂3.《青年文摘》《读者》短文 一定要短5篇 谢谢4.寻找杂志《读者》上面的一篇文章5.读者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都看不懂6.求一篇读者上关于父亲的文章《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读者》2009-13七月上42页。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2009-7-6 9:12:03 作者:于 丹 来源:读者网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记得在
1.寻找一篇《读者》上看过的文章。求原文。
2.共读《读者》(5):图文并茂
3.《青年文摘》《读者》短文 一定要短5篇 谢谢
4.寻找杂志《读者》上面的一篇文章
5.读者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都看不懂
6.求一篇读者上关于父亲的文章
《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读者》2009-13七月上42页。
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何用
2009-7-6 9:12:03 作者:于 丹 来源:读者网
读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其实不尽然。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
在这个时代,有用的阅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
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今年的毕业生都在抱怨,入行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入行的薪水越来越低了。他们说,我们这拨孩子怎么这么倒霉,扩招进来的,而出门的时候偏偏赶上了危机,到处不是减薪就是裁员。我们怎么办?社会给我们的价值评定又是什么?
我想不管这个社会现在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自己怎么认定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钱,因人而异。
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谁能说清一碗米值多少钱啊。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规律,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今天大家都说职业竞争很激烈,我看到我周围的一些孩子,就是急于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饭卖出去,就是想着赶紧得把自己变现了。
有谁耐着性子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是最远的,酿造的时间是最长的,中间失败的元素是最多的,你还敢于去尝试吗?所以我们说,读书养心。一个人的心灵辽阔了、自由了,自我明确了,那么他跟这个世界的默契程度就大,但这不是说这个世界就能变得温柔了。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它改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生活挺残酷。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锅滚开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问题是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质地去接受煎熬,最终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你的面前有三锅水,都是滚开的,你试着往第一锅水里扔一个生鸡蛋,往第二锅水里扔一根生的胡萝卜,往第三锅水里扔点干茶叶。
生鸡蛋,最开始很鲜亮、很脆弱,内质都是流动的,像我们鲜鲜亮亮、满怀梦想的心,但是在生活里熬啊、煮啊,最后煮硬了,愤世嫉俗,以偏概全,觉得这个世界很艰难,人心很险恶,前途很渺茫。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充满了抱怨,这是被生活煮硬了的人。
再看胡萝卜,胡萝卜一开始有款有型,鲜鲜亮亮,但是最后成了胡萝卜泥了,就如同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好好先生”就是典型,人云亦云,为他人活着,服从别人。这种人固然挺善良,但是失去了自我。
再看茶叶,茶叶同样是受煎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煎熬沸腾,使得它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起伏着,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在被这个社会成就的同时,它也把无色无味的水改变成了一锅香茶,这就是彼此的成全。
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不再沸腾,减少煎熬,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是一个生鸡蛋、一把干茶叶,还是一个胡萝卜。我们能选择的是自我。读书就是干这个的,就是滋养自己。
寻找一篇《读者》上看过的文章。求原文。
《读者》美文经典回顾
标题眼前的时光
期号 2009年第10期
栏目 意林
出处 《江西日报》
摘自日期 2008年12月26日
作者林清玄
作者国籍 中国
编译者
正文
一天,一位信佛的教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地狱的恐怖,然后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举手。”果然没有人举手。
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举手。”
大部分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的一个孩子没有举手,他面色凝重。
老师把他叫起来,问道:“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后哪儿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
这不全然是一个笑话。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诉我们过去的罪孽多么可怕,因此许多教徒都活在对过去的赎罪和对未来的寄托之中,却忽略了眼前的时光。
其实,眼前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要去地狱或者天堂都应该从眼前起步。
共读《读者》(5):图文并茂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
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
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
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
心的会交车。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
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
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
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
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
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
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
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
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
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
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
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
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
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
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
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
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
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
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
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
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
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青年文摘》《读者》短文 一定要短5篇 谢谢
一直很喜欢《读者》杂志的配图,很多配图与美文相得益彰,互增妙趣。
《读者》的图有很多种,封面的摄影或画作,正文里的配图,等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也让配图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出彩。
本文以2021年第17期《读者》为例,择取几幅配图,附以文章介绍和个人直感,分享给各位。
《秘密》一文写的是,蒋勋一家刚逃难至台湾的清苦日子里,贵族出身的母亲每月必定放自己一天,偷偷去看一场**,储蓄能量后继续扮演母亲的角色,她有六个小孩要养。
被孩提的作者发现后,看**成了母子二人共同的秘密世界。配图的创意太赞了!
此图为罗发财《地理,人类的终极浪漫》的配图。拍的是合肥翡翠湖附近的“心形公路”。
该心形由环翠路、翡翠路和丹霞路交会而成,全程约6.57公里,两人携手完整走一圈共约13.14公里,故而成为不少恋人的约会圣地。
上图为徐立新《有来有往的爱》的配图,文章内容不表,反正图文是搭配的。喜欢的还是其创意。
这是袁哲生《黄春明的马脸》的配图,这种像扯不开的线头一样的绘画风格见过一些,很有意思。
张嵚《刘邦的神奇创业团队》有四个配图。周勃的小礼帽和拖鞋不赖;樊哙“以屠狗为事”,为何脚下有鸡相伴?手中拿的也明明是个大鸡腿。
幽默与栏目配了个量身高的鳄鱼,如果此举被允许,那动物界量身高就太有趣了,比如长尾雉,会有多高?
选择鳄鱼做栏目形象代言是因为本期里有河尻圭吾的《尴尬的鳄鱼》。下面分享几张我喜欢的。
这张很明显,台灯位置放得不对。要换做我,安个桌面上的“地灯”,再在下巴底下贴面镜子,效果会咋样?
下雪了,打把伞,遮住了后脑勺,却遮不住整个头。鳄鱼该整把“私人定制”的伞。
这张看得我太难受了。不多说。
清代女子乐团是一组清代外销画,大约绘于18世纪。
寻找杂志《读者》上面的一篇文章
《圆舞》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姑娘都愿意手拉着手,她们可以绕海洋跳个圆舞。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小伙子都愿意当海员,他们可以把船连起来在海上架一座美丽的大桥。
因此,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愿意手拉着手,我们就可以绕地球一圈跳个圆舞。打还真 一切对社会有害的“”,都属于须“打”之列,伪人体科学为害成烈更须高度重视。它们打着真理的旗号。而世上尚有不辨真之人,不坚决打击这些伪科学就不能促使这些人看透那些坏人,认识真正的真理。不打不能“还真”。
无须争不争斯知也
为了维护真理,我常挺身而出,与错误言论争辩。尤其攻击到本人头上时,更无听之忍之的雅量。我拥护百家争鸣,即争着去争。但不同意见之间并非都有是非曲直之争,常可互相补充、互相发明,争之不当。同时常听到水平很低,荒谬明显的言论,与之争不值。对之用三言两语给以痛斥即可。与愚人纠缠不清地去争,本人也会成为愚人。世上尚有企图挑起争论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者,更不可与之争,切莫上当。无须争而不争,斯智也。
细雨闲花
我写,总希望所写的那些能对社会进步、祖国建设产生更多积极作用。为此,曾有过不满足的情绪。其实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生产,整个上层建筑的作用尚且有限,何况仅仅一些文章?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两句写景的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世事有时如狂风骤雨,舞台上表演得有声有色。而在历史长河中,更多的时候,社会不也是在“看不见”“听无声”中排除种种阻碍,顽强、坚定地前进吗?想到这一点,我也就乐意把这些“细雨闲花”呈奉给亲爱的读者们!
保卫常识
常识是科学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大多数人中间得到普及、久经考验其正确性无可怀疑的知识。它是最为普通的知识。因此对它本来是用不着也没有什么好议论的东西。但是在今天中国,搞伪科学的人连这种普通的知识也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保卫科学常识,就成了要做的大文章。
读者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都看不懂
每当你寂寞的时候,你想到的是谁?
那也许就是你最爱的人。
你可以身边有着爱人。
但是当你孤独寂寞悲伤的时候你又想到的是另一个人。
其实那才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爱的喜欢的人。
有时候和你分享快乐的。并不一定是能陪你走一生的人。
反而那些可以共患难的人,才能陪你默默的度过以后的岁月。
当你心力交瘁的时候,当你看尽了人间的沧桑。
想要好好的歇息一下的时候。
也许你会猛然发现,真正你需要的人,已经离你远去。
也许真的是缘分不够吧。不后悔,也不能去后悔。
因为那样没有用。可是明天会是怎样。是不是上天真的会安排一个人。
和你一起度过,这就不得而知了。
还能说什么呢?随缘吧。
寂寞时,你想着谁,如果你不知道爱谁的话。
那么在你最失意孤独的时候,你想的那个人就一定是你的最爱
其实人的心并不是那么宽大的,能容纳的人很少.一生中你能碰到的爱人也少之又少
有的虽然在了一起,但彼此间的感觉很平淡,那不是真正的爱
你最常想起的人,就是你在找的人,
隔了很久你还时常惦记的人,是你这生的归宿.
求一篇读者上关于父亲的文章
读者的第一篇文章看不懂是因为有很多哲学。
查询读者文章可知,读者里的文章所要表达的都不是那么直白,需要时不时的思考一下,里面有很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就会导致看不懂,所以读者的第一篇文章看不懂是因为有很多哲学。
《读者》创刊于1981年,迄今已有40年历史。月发行量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读者》2012年第6期—父亲的大学《读者》2012年第6期—父亲的大学发表于:2012年03月09日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庆祝我考上大学。然后,他又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