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作文范例 作文范例
孔颜之乐作文800字_孔颜之乐作文800字高中
ysl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孔颜之乐作文800字_孔颜之乐作文800字高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孔颜之乐作文800字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孔颜之乐作文800字的话题吧。1.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孔颜之乐作文800字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孔颜之乐作文800字的话题吧。
1.是什么促使李贽认识了人生,个性也得到了磨练
2.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与他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王阳明)学的泰州学派有什么关系?
3.文言文也很重要作文800字
4.和为话题写作文800字
是什么促使李贽认识了人生,个性也得到了磨练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笼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忽忽,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
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燥转一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在龙冈,他写成了《五经臆说》,以其极富反叛精神的“异端曲说”向程朱理学发起猛烈轰击。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质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度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一个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
4.2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但他又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天地间活泼泼的、“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具有“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②的“狂者”或圣人境界。这就极大地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高扬了人格精神的伟大,成了“致良知”的主体后天努力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致良知”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在这一“致良知”的过程中,王守仁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童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这里就要求认识主体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一个“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而觉“有滋味”的不断深化过程。因此,“人若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替与天地万物同体并一气漳通的超然自乐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今的永恒.而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从上文对王学的内在结构即“良知”、“致良知’等分析看出,王守仁的心学是一种体验哲学。作为其心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学,也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可以说是体验美学。所谓体验美学就是审美主体通过生命体验那种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无限性),空间上的整体性,方式上的直接性和本质上的超越性的审美意象或审美境界。王守仁的体验美学就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整体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至乐”或圣人境界。
4.3 “至乐”境界
“至乐”——“孔颜之乐”是王守仁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也是其最高的审美境界。“至乐”或“乐”,在王守仁看来,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感官愉悦的“七情之乐”。“至乐”虽出自于“七情之乐”,但已是一种超越于此的高级精神境界。这个“乐”就不只是一个情感范畴,更是一个境界范畴。因此,他说:“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仁人”即圣人,作为心之本体的“乐”也就是圣人。圣人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恰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乐自流形”的那种超越时空、消融物我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又是“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完全摆脱个人名利、贫富穷达的无私境界。这种境界是王守仁的落脚点。这也正是“孔颜之乐”的精神实质。因此,在“乐”中,审美主体就实现了社会与自然、理性与感性、必然与自由的高度统一,达到了充实活泼的自由怡悦的“孔颜之乐处”。
王守仁正是从这一“至乐”境界出发来阐释美与善、美与丑的。他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美是“理”的感性显现。他说:礼字即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既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文显而可见之,礼也。礼微而难之,文也。是所谓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者也。
所谓“礼字即理字”亦即“心”(良知)是体现为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准则,尤其是存在于吾心的道德律令,即《六经》为吾心之常道,是善的内容。这种“礼”是抽象的,理性的,不可见的。所谓“文”是“礼”的外在表现,亦即良知在个体生命中的表现形式。而“文”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自先秦孔孟荀、《易传》以致后来的刘勰等讲的“文”,都已明显地包含有“美”之置。因此这里的“文”即是美。
王守仁认为作为理性内容的善(礼)和作为感性形成的美(文)是统一的,“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的。也就是说,善要表现在美的形式之中,而美的形式同时也正是替的表现,具有善的意义,不是外在于善的东西。因此,他说:“《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吾心”即良知、礼,是善的内容,而乐、诗只能是“吾心”的外在感性形式。由此,他说:“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这里,他就规定了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强调了善与美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社会与自然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同时,在他看来,“礼”是存在于感性个体生命之中的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精神的道德律令,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这体现了中国美学从道德境界走向审美境界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乐”境界的重要特征。
也正是从“至乐”境界出发,他认为作为本然状态的“良知”无善恶、无美丑。他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待也,故善恶只是一物。”又说:“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虽然,“善恶只是一物”,“良知”本自是美(明)的,但在现实中,由于为世迁所累,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利禄缠身,使明镜般的“良知”不能朗现,才出现了“过与不及”之恶和美丑之分。为了解其障蔽,他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应在“过与不及之处”多下功夫以致“中和”,并使美丑、善恶自融,显现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心灵莹彻的“至乐”境界。
4.4体验美学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欢乐、痛苦、意志等内心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体验亦即是生命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的“至乐”境界。正是这审美体验,无生命、无意义的自在之物才可成为审美对象,世界才会向我敞开,意义才能生成,同时,我的心灵也会得到提升,我的存在价值才能被确证。就此,王守仁以观花为例作了很形象的描绘: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里,王守仁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并且,花的颜色在科学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一时明白起来”的现象。此时的花,只能是作为一个与主体无生命交流,毫无“意义”的自在之物而存在,“与妆心同归于寂”,不是对象,不是价值实体。但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心灵的情感投射,审美主客体的意向性活动,才使那种“与汝心同归于寂”的毫无生命意义的存在物生成为审美对象,才有了花存在的意义,“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由于我的体验(看),此时的花就有了我的“良知”(生命),与我的生命无间隔地一气流通,并成为确证我的生命存在的对象。因此“花”就不在审美主体之外了,而是审美主体的喜怒哀乐等生命活动的显现。“花”的意义的获得正是审美体验作用的产物。
同时,王守仁认为在审美活动中,由于意向性结构,审美主客体同时产生,不可相离,并且审美主体可达到超越时空,亘古亘今,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关涉人的终极关怀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对审美体验作了进一步论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这里与观花一样,王守仁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可间隔。这里,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怀。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宇宙之无限。因此,他感叹“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类意识!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迁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认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去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综上所述,王学由于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使其美学具有典型的体验美学特色。这种体验美学是以“至乐”境界为目标,强调超然的与天地同体,美善合一,美丑自融的“孔颜之乐”。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种体现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美(至乐)只能在审美体验中把握。在审美体验中,审美主客消融,世界向我敞开,生命童义的瞬间生成,我的存在被确证。这种体验以“虚灵”为前提,有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而细细品味人生、社会、历史更是王守仁所崇尚的。至此,我们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是体验美学。正是这种体验美学,王守仁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有关王阳明的主要传记请参考:
主要有阳明弟子钱德洪等人所编的《阳明先生年谱》、阳明友人湛若水撰述的《阳明先生墓志铭》,以及阳明弟子黄绾所作的《阳明先生行状》,明史《王阳明传》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明黄宗羲《明儒学案》等
阳明主要弟子及后学: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李贽等
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今福建省晋江人, 明代后期杰出思想家,一个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人。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万历十二年耿定云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与他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王阳明)学的泰州学派有什么关系?
美术生也可以进军影视圈啦
走向梦想巅峰,与明星做同学
你想和明星做同学吗
在这个黄金10月的考前时间
姜浩张超画室为你准备了影视设计专项课程
强大的师资与惊人的教学实力
为各大影视高校
输送状元、榜样、探花等大量人才
这一次我们助你一臂之力
让你的影视梦在此正式起航
所以影视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
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明星、导演
还可以在剧场、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美术馆
影视娱乐公司、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
例如:
姜浩张超画室还为您们整理了
6大戏剧影视院校更多的专业选择与考试内容
你会发现戏剧影视类就业方向
上面描述的职业只是九牛一毛
现在我们一探究竟吧
看完上面的表格
是不是还是有点懵,不怕
姜浩张超画室继续为大家梳理了
戏剧影视4大考核方向及对口院校专业
针对性训练与精准报考
为你的高校录取做好万全的准备
看完上面的内容
相信你对戏剧影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考戏剧影视设计方向
为什么选择姜浩张超画室
最可爱的张越老师
2020届郭家锐(应届生)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造型体现专业全国第10名
中央戏曲学院舞台灯光设计专业全国第58名
北京**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全国第82名
广东联考234分
这就是汗水和泪水得来的结果
他是应届生的骄傲
应届生郭家锐同学,2017年至2020年一直在姜浩张超画室学习的江门地区学员。从一开始的腼腆少年到敢于表达,姜浩张超画室看着他的成长。他是一个努力的学生,可以为了多花一分钟,经常与画室管理大叔玩起“游击战”似的躲藏,他说基础不好就要比别人多花时间练习。
集训后期他认识了戏剧影视课程,利用半个月时间专项训练,不负众望考了中戏全国第10名,最终被中戏录取!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艺考生中,他虽然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努力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戏剧影视班作品赏析
/ 中戏方向 /
圆梦起航·放飞梦想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关于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的公告
和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真题
一起来测一测
做好充分的艺考准备吧!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高素质传媒艺术人才,更好地引导考生注重人文素养提升,厚实传统文化底蕴,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我校艺术类专业学习,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大力推进艺考改革,改革举措受到广大考生、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与好评。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现将我校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方案初步安排公告如下:
1.凡报名参加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初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
考试时间:2021年1月初;
考试方式:机考;
考试科目:文学、历史、哲学(考查内容详见附件)。
2.初试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专业素养初步考查),考试方式为线上考试。
3.复试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三试(专业素养深度考核),考试方式为现场考试。
4.继续实施优质生源“绿色通道”。具体实施办法,另行通知。
5.具体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以及考试方式等,视疫情情况可能会作相应调整,以学校届时发布的通知安排为准。
附件: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10月8日
通识读本系列由李中华、温儒敏、葛晓音、张帆、马勇等当今著名学者、文化名家亲自编撰或担任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9月已出版《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和《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三本,《中国哲学通识读本》将于2020年10月底出版。
附件:文化素养基础测试
考察内容及参考书目
文史哲三科组成一张综合试卷。试卷采用百分制,其中文学科目内容为50分,历史为30分,哲学为20分。
各科目考查内容及参考书目如下:
1.文学
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考查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书目:葛晓音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主编著葛晓音教授,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主要着眼于重大的文学现象,基本的典籍和文体、流派知识,以及重要作家作品这三个方面,以历史的发展为纵向线索,对三方面内容加以综合,以期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主编温儒敏教授,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该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作品选文加“导读”的体例,精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穆旦、张爱玲、赵树理、汪曾祺、王蒙、路遥、陈忠实、海子、贾平凹、莫言等18位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导读。“导读”提示阅读的重点、难点,引导读者掌握文学阅读的基本方法,锻炼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二部分是有关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2.历史
以高中所学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注重考查考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张帆、马勇编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第二版)。
《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编著张帆教授,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中国古代简史》作者;马勇研究员,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国古代史)论述华夏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动,秦朝的兴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隋唐的盛世繁华,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对峙,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下编(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论述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过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行文流畅,脉络清晰,化繁为简,易学易记。
3.哲学
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把握。
参考书目:李中华主编《中国哲学通识读本》。
《中国哲学通识读本》主编李中华教授,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该书分为先秦哲学、汉至唐代的哲学、宋至清代的哲学、近代哲学四编。系统梳理中国哲学的萌芽、产生、发展脉络,详细论述孔子、老子、墨子、孟子、 庄子、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子、董仲舒、扬雄、王充、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郭象、韩愈、李翱、柳宗元、刘禹锡、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王阳明、李贽、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颜元、李塨、戴震、龚自珍、魏源、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哲学思想。
-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真题 -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文学部分
1:李白的诗歌往往具有豪迈飘逸的风格,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这种风格的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钟鼓僎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2:慷慨悲凉是建安文学的典型风格,下列选项中,没有此体现的是( )
B: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3:“峰高华岳三干丈”是长城某城楼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下联( )
A:险据秦关百二重
B:斜月孤伶门上关
C:寰宇称雄是此关
D:两水源远亘古流
4:有些诗句虽不出现“柳”字,但在咏柳的诗中仍有柳的意境和情感,下列选项不具备这一条件的是( )
A:凛然相对敢相欺
B:春尽繁花留不得
C:为近都门多送别
D:碧玉妆成一树高
5:文学作品常常表达人与自然互动式亲和关系,下列选型中最能体现此关系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四书是( )
A:《易经》《大学》《论语》《中庸》
B:《尔雅》《礼记》《孝经》《论语》
C:《诗经》《尚书》《论语》《孟子》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7:《子夜四时歌》借四季之景抒发内心情感,下列诗句中属于夏季景色的一项的是( )
A: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
B: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C: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
D: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
8:“咏史怀古”是我国诗歌的一大主题,下列不属于怀古诗的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C: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9:有关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中提及的赏
菊、登高、插茱萸等,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B:《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C: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江南三大名楼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0:下列汉代诗歌中,属于由文人创作的一项的是( )
A: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B: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C: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D: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11: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下列属于曲的一项的是( )
A:倚危栏,恨如芳草。
B:三年枕上吴中路。
C: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D:南亩耕,东山臣,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12:杜甫的诗常常表现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下列不具有此特点的一项( )
A: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词中意境的一项( )
暂无选项资料
14:《离骚》的“骚”一般理解为忧愁之意,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常常用诗歌表达心中的忧愁,形成中国文学中“发愤著书”的传统,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D:时不可兮骤得聊道遥兮容与。
15: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其中描写的意境与下列哪位人物最相符( )
A:庄子
B:韩非子
C:王安石
D:欧阳修
1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作者是谁( )
A:辛弃疾
B:苏轼
C:晏殊
D:欧阳修
17:王维有“诗佛”之称,其诗多有禅意,下列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主观题(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筼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如何理解文中的“雅趣”?(2分)
2:根据这段文字,写一篇鉴赏文章,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14分)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B 6:D 7:B 8:D 9:B 10:B 11:D 12:B 13:暂无 14:D 15:A 16:C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历史部分
1:明宣宗时期,设内书堂作为宦官学习之所,后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红。设内书堂的主要目的是( )
A:用宦官牵制内阁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宦官的文化素养
D:剥夺内阁的权力
2:汉代流行谚语“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这表明当时( )
A:儒家独尊
B:受到休养生息思想的影响
C:民间教育的发展
D:中央集权的加强
3:唐人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上壑耒耜亦满。”对此现象的阐释和评论,正确的是( )
①唐朝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 ②唐朝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
③唐朝生产工具原始落后 ④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A: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南京既是近代史的起点,又是近代史的终点。与终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渡江战役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5:1936年8月25日,中共致国民党信表示:宣布:“我们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助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准备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时候派出自己的代表同国民党的全权代表进行谈判,以迅速订立抗日救国的具体协定是( )
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希望停止内战,和平共处
C:承认国民党政权
D:重申反蒋抗日方针
6:1842一1846年,中国茶的出ロ増长了一倍,丝的出 口増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说明( )
A:通商口岸增加加
B:逆差反转
C:农产品质量提升
D: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7: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
A:社会等级意识不存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价值观变化
D:工商皆本被认可
8:1928年6月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主要诉求是( )
①扩充内战军费②发展中美贸易
③要求列强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④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A: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说:“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小变与全变指的是( )
A:清末新政和实业救国
B:实业救国和武昌起义
C:戊戌维新和清未新政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0:1919年6月9日《公言报》全面报道了“五四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启了近代思想的启蒙
B:唤醒了民族意识并且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D: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主观题题目暂缺
选择题答案:
1:A 2:A 3:D 4:C 5:A 6:D 7:C 8:B 9:D 10:B
主观题参考答案:
宋代文化特点
1、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2、开放批判的创新思想;3、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4、中庸内省的理性态度;5、激烈高昂的民族精神;6、普世主义的平等观念。
宋代文化高峰出现的原因
经济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为北宋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政治因素:960年,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前提;宋代重文轻武,且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思想因素:理性思辨的理学兴起也促使了文化的繁荣外部因素:宋朝一直处于与少数民族对峙的紧张状态。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哲学部分
1:传说禅宗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反映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下列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因为最高境界的真理不可言说,所以对其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沉默。
B:最高境界的真理不可言说。
C:修行无处不在,比如追求华美的服饰、美味的食物,即可顿悟。
D:做事以无心,就是自然地做事,自然地生活。
2: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的好朋友惠施便去庄子家吊唁,结果他到了之后,发现庄子并没有哀痛哭泣,而是箕踞在地上,一边敲着瓦盆一边唱歌,即鼓盆而歌。以下那项不符合庄子的思想( )
A:情感是哀乐痛苦的根源,主张无情无欲,圣人无情。
B:从事物的本性上理解,认为一切事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C:应该“安时而处顺”事物发展都要顺其自然。
D:生和死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人对万物本性理解,心就不会因外物变动而变。
3:孔子的全部思想,被认为是“基于一定自然经济条件的有关社会关系的概括和总结”,以下材料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已所不欲,施于人④知天命以用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根据儒家的思想,下列哪个选项理解不正确( )
A:王国维是清代儒家的代表,在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成就。
B: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天人感性”思想
C:西周解体后,各门学术原来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到普通庶人之中,儒家就是一派
D:周敦颐是儒家的,写了《太极图说》
5:下面哪个不属于儒家的理想人格(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以德报怨
D: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道家主张无为思想,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无为的理念( )
A:人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自由任意行事
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顺其自然,尊重自然本性
D:无为,即不妄为
7:孟子提出了治国理念“王道”,下列哪一项不符合( )
A:执政者应该是道德楷模,圣人成王。
B:强调仁爱之心,把仁爱之心推广到社会上,实行王道。
C:性善论,是实行王道的基础。
D:认为人性参差不齐,应该以暴力管理老百姓。
8:材料题(6分)
宋代:程颕
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论语:述而》中,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而且贵。”
《论语:雍也》中,孔子赞叹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结合材料,谈一下对“孔颜之乐”的理解。
选择题答案:
1:C 2:A 3:B 4:A 5:C 6:A 7:D
材料题参考答案:
孔颜追求的是一种道德之境,体现了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内心自足的快乐;通过践行“仁义”即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虽然物质匮乏但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感与道德优越感;孔颜认识到天地万物与我同体,体会到与天地万物同体之乐;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为符合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乐于道德实践。
文言文也很重要作文800字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笼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忽忽,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
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燥转一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在龙冈,他写成了《五经臆说》,以其极富反叛精神的“异端曲说”向程朱理学发起猛烈轰击。谪居龙场三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质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度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一个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
4.2 阳明心学
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
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王守仁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在王守仁看来,心是无所不包的。物、事、理、义、善,学等都不在“吾心”之外,亦即是“心即理”。但他又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是“致良知”、为圣的内在可能性.同时,他又强调“良知”是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与内在的个体心理欲求的统一(“天理之在人心”),是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正是这个充塞天地的“良知”(灵明),才使“我”与万物(包括社会)无间隔地一气流通,互不内外远近地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天地间活泼泼的、“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具有“凤凰翔于千仞”,“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②的“狂者”或圣人境界。这就极大地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高扬了人格精神的伟大,成了“致良知”的主体后天努力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王守仁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从而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致良知”就是如何为圣的过程,变本然的知为主体意识自觉把握的知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知行合一”。在这一“致良知”的过程中,王守仁强调认识主体生命意志和情感投入。主要表现在:“致良知”是对“无一息之或停”的天道和作为人类童识历史积淀的《六经》等的动态认识过程。这里就要求认识主体要有历史感。同时,也表现在“致良知”是主体澄静体悟的情感心灵活动。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一个“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而觉“有滋味”的不断深化过程。因此,“人若复得”“良知”,“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替与天地万物同体并一气漳通的超然自乐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主体人格精神获得了高扬,个体的生命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人的心灵被提升为与天地同体无古今的永恒.而这正是生命的体验过程。
从上文对王学的内在结构即“良知”、“致良知’等分析看出,王守仁的心学是一种体验哲学。作为其心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学,也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可以说是体验美学。所谓体验美学就是审美主体通过生命体验那种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无限性),空间上的整体性,方式上的直接性和本质上的超越性的审美意象或审美境界。王守仁的体验美学就是通过审美体验去把握那种具有永恒性、整体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至乐”或圣人境界。
4.3 “至乐”境界
“至乐”——“孔颜之乐”是王守仁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也是其最高的审美境界。“至乐”或“乐”,在王守仁看来,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感官愉悦的“七情之乐”。“至乐”虽出自于“七情之乐”,但已是一种超越于此的高级精神境界。这个“乐”就不只是一个情感范畴,更是一个境界范畴。因此,他说:“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仁人”即圣人,作为心之本体的“乐”也就是圣人。圣人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恰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乐自流形”的那种超越时空、消融物我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又是“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完全摆脱个人名利、贫富穷达的无私境界。这种境界是王守仁的落脚点。这也正是“孔颜之乐”的精神实质。因此,在“乐”中,审美主体就实现了社会与自然、理性与感性、必然与自由的高度统一,达到了充实活泼的自由怡悦的“孔颜之乐处”。
王守仁正是从这一“至乐”境界出发来阐释美与善、美与丑的。他认为美与善是统一的,美是“理”的感性显现。他说:礼字即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既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文显而可见之,礼也。礼微而难之,文也。是所谓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者也。
所谓“礼字即理字”亦即“心”(良知)是体现为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准则,尤其是存在于吾心的道德律令,即《六经》为吾心之常道,是善的内容。这种“礼”是抽象的,理性的,不可见的。所谓“文”是“礼”的外在表现,亦即良知在个体生命中的表现形式。而“文”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自先秦孔孟荀、《易传》以致后来的刘勰等讲的“文”,都已明显地包含有“美”之置。因此这里的“文”即是美。
王守仁认为作为理性内容的善(礼)和作为感性形成的美(文)是统一的,“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的。也就是说,善要表现在美的形式之中,而美的形式同时也正是替的表现,具有善的意义,不是外在于善的东西。因此,他说:“《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吾心”即良知、礼,是善的内容,而乐、诗只能是“吾心”的外在感性形式。由此,他说:“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这里,他就规定了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强调了善与美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社会与自然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同时,在他看来,“礼”是存在于感性个体生命之中的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精神的道德律令,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这体现了中国美学从道德境界走向审美境界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乐”境界的重要特征。
也正是从“至乐”境界出发,他认为作为本然状态的“良知”无善恶、无美丑。他说:“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待也,故善恶只是一物。”又说:“良知本来自明。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虽然,“善恶只是一物”,“良知”本自是美(明)的,但在现实中,由于为世迁所累,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利禄缠身,使明镜般的“良知”不能朗现,才出现了“过与不及”之恶和美丑之分。为了解其障蔽,他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应在“过与不及之处”多下功夫以致“中和”,并使美丑、善恶自融,显现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心灵莹彻的“至乐”境界。
4.4体验美学
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守仁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欢乐、痛苦、意志等内心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体验亦即是生命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的“至乐”境界。正是这审美体验,无生命、无意义的自在之物才可成为审美对象,世界才会向我敞开,意义才能生成,同时,我的心灵也会得到提升,我的存在价值才能被确证。就此,王守仁以观花为例作了很形象的描绘: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里,王守仁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并且,花的颜色在科学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一时明白起来”的现象。此时的花,只能是作为一个与主体无生命交流,毫无“意义”的自在之物而存在,“与妆心同归于寂”,不是对象,不是价值实体。但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心灵的情感投射,审美主客体的意向性活动,才使那种“与汝心同归于寂”的毫无生命意义的存在物生成为审美对象,才有了花存在的意义,“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由于我的体验(看),此时的花就有了我的“良知”(生命),与我的生命无间隔地一气流通,并成为确证我的生命存在的对象。因此“花”就不在审美主体之外了,而是审美主体的喜怒哀乐等生命活动的显现。“花”的意义的获得正是审美体验作用的产物。
同时,王守仁认为在审美活动中,由于意向性结构,审美主客体同时产生,不可相离,并且审美主体可达到超越时空,亘古亘今,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关涉人的终极关怀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对审美体验作了进一步论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这里与观花一样,王守仁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可间隔。这里,王守仁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怀。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宇宙之无限。因此,他感叹“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类意识!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王守仁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迁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虚灵”不是无知无认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去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综上所述,王学由于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使其美学具有典型的体验美学特色。这种体验美学是以“至乐”境界为目标,强调超然的与天地同体,美善合一,美丑自融的“孔颜之乐”。美是礼的感性显现。这种体现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美(至乐)只能在审美体验中把握。在审美体验中,审美主客消融,世界向我敞开,生命童义的瞬间生成,我的存在被确证。这种体验以“虚灵”为前提,有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而细细品味人生、社会、历史更是王守仁所崇尚的。至此,我们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是体验美学。正是这种体验美学,王守仁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有关王阳明的主要传记请参考:
主要有阳明弟子钱德洪等人所编的《阳明先生年谱》、阳明友人湛若水撰述的《阳明先生墓志铭》,以及阳明弟子黄绾所作的《阳明先生行状》,明史《王阳明传》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明黄宗羲《明儒学案》等
阳明主要弟子及后学: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李贽等
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今福建省晋江人, 明代后期杰出思想家,一个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人。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万历十二年耿定云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和为话题写作文800字
1. 学习文言文意义为话题,写800字作文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处的“物”即为“学习”,由此可见,人生贵在求学。凡事都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方面来考虑,求学也不例外。
纵向上的求学是时间上的积累,抓紧时间学习是纵向的真谛;横向上的求学则是范围上的扩展,泛学与精学是横向的奥秘。求学是实实在在的付出,绝非动动嘴皮的巧活,求学需要一个人真正静下心来花大量的时间。
时间从何而来?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并勇于去挤时间。
散步时的沉思,小憩时的冥想,排队时的默背,临睡前的回味……零碎的时间处处有,只要肯去利用。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所以,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所有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拥有了超越他人的法宝,我们就能赢得纵向求学的胜利。当然,赢得了纵向求学的胜利并不等于求学的成功,还有横向的挑战在等着我们。
人生是一个多元化小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单凭一种技能而生存下来。
2. 文言文和我作文800字有两则古代笑话这么说:
明代赵南星《笑赞》中说:“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
还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晚上睡觉被蝎子蜇了,喊老婆说:“贤妻,迅燃银灯,你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老婆不知其意。书生实在忍不住了,喊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蜇着我了!”老婆这才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这两则笑话就可以证明文言文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严重脱节。古代人说话大概就像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样子,一般人是能够听懂的。老师给学生讲课,可能用的也是白话,象今天我们讲解文言文一样。孔夫子的《论语》中就保留着一些口语的东西。
既然古时候人们也说白话,那文人为啥就不用白话的形式进行写作呢?我想,大概一是他们怕浪费纸张。很早的时候是没有纸张的,文字刻在甲骨、竹简上,写在布帛上,成本高,当然文章要简练。二是如果不用文言文写作就显得没有文化,文人就觉得丢人,所以不用白话。例如唐代张打油用白话写了一首诗,后来遭到挖苦讽刺嘲笑。
中国的文化革命,首先是从语言文字方面入手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时期的语言革命对中国人民的思想现代化具有无与伦比的推动力。胡适等人认为“文言的文字可读而听不懂”,“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活的工具来代替已死或垂死的工具。在胡适他们的推动下,白话文的普及轰轰烈烈,并出奇地顺利。中国迅速地推进白话文,大量地引进西方的文法语法结构、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数理化公式等等,使得中国终于与现代社会接轨。如果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改革,如果不引入西方的新东西,那中国本乡本土的文言文该如何承载现代这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呢?中国该如何汇入到这浩浩荡荡的世界洪流中去呢?
文言文改革为白话文当然是好事,但改革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今天,我们每个人不仅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现代汉语,还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那些被称作中国文化精髓而实用价值少之又少的文言文。语文是学生的主课,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耗神费力地学习了半辈子,但许多人还是文字识不全,句子不会译,文章写不好,知识学不完……
唉,这讨厌的文言文…… PS:大家同意的顶一下 +2,不同意的也谈谈自己的想法,谢谢!
3. 文言文学习的苦与乐作文800字自古以来,世上流传着一句名言:苦尽甜来。是的,没有苦,就没有甜。苦与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经受苦中苦,才能得到甜上甜。
在学校里,常常听到一些同学诉苦喊冤:学习太苦了!但他们是否尝到了苦后之乐呢?
月考快到了,每天是繁忙的功课:一张张琳琅满目的模拟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早晨,六点钟,便和那“心爱”的被窝告别,踏上了一天艰苦的学习旅途。课堂上,不是聚精会神地听讲,就是认真细致地做题。几乎每节课都要拖堂,神经细胞,时刻处在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晚上回到家,也别想轻松,无数张试卷足以与你战斗到10点以后。睡觉了,躺在床上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但还没睡上八个小时,又被那该死的闹钟惊醒了。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真是苦不堪言啊!
虽然学习艰苦,但付出以后不是徒劳的。月考之后,成绩是100分,脸上便露出得意的笑容。当家长夸奖时,心中会感到十分的惬意;当老师表扬时,又会得到无比的欣慰;当同学们赞叹时,又会感到非常的自豪。这不是苦后之乐吗?
在实际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开一道难题时,不亦乐乎!当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亦乐乎!试想,将来,当你运用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时,恐怕更是不亦乐乎了!
事实证明,苦与乐是一种辨证关系: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乐,也就无所谓苦。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只有我们有了艰苦的付出,才能享受到成功后的幸福和快乐。
4. 800字的文言文我的表弟
我有一个天真又可爱,聪明又活泼的表弟,他有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想问题时乌黑的眼珠便在眼眶里骨碌骨碌直转。当表弟笑起来的时候,就能露出一对洁白又整齐的小牙,十分有趣。我非常喜欢他。
表弟住在奶奶家。有一次,他对奶奶说他喜欢小花猫。奶奶疼爱表弟,什么话都听他。便叫我看好表弟,自己到街上去买小花猫。奶奶买回来一只又活泼又美丽的小花猫。表弟看到那活泼可爱的小花猫高兴得跳了起来,就连忙跑到外婆身边,跟那可爱的小花猫玩,轻轻地抚摸着它,嘴里还唱着动听的小花猫歌曲。这时小花猫用爪子把表弟的裤子抓破了。爷爷看见了,把小花猫抱起来一扔。表弟看到了哇哇地大哭起来,嘴里说:“外公你坏,小花猫不懂事,你要教育它,怎么可以扔掉它,我不懂事,你也扔掉我吗?你看它多可怜呀!”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赶紧抱起小花猫,对表弟说:“对,小猫不懂事,弟弟教育它!”
还有一次,表弟在屋子里玩,他不听奶奶的话,偏要玩自行车,结果一不小心把自行车弄翻了,手指被压住了,他连忙把手指掰开,哇哇地大哭起来。这时奶奶听到了哭声,连忙从房里跑出来,看到这种情景又好气又好笑,便不去理化了。他哭了一会儿不哭了,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外婆是不是注意他。他发现外婆不理他,走到外婆身边大笑起来。
我的表弟多么有趣可爱呀!我非常喜欢他。
5. 跪求一篇以霸气为话题的高中文言文作文800字霸一世 汶上一中高一5班 梁新雨 月光色,女子香,乌江魂,随风飘。
泪 断浅,情多长。忘记你有多少豪情壮志, 忘记你有多少壮志未酬。
无言,亦无颜, 你愧对无数江东父老。人们只记得这些, 可谁又知晓你心中的那份难言。
你柔似水,烈似火。你还没来得及风光 ,便逝去了所有。
你不会难过,因为你没 有输,即使这样,你也是英雄。 世间唯懂你只虞姬,却亲眼看她的血染 红珠纱裙,多么刺眼。
你不是不难过,只 是无能为力。虞姬,多么刚烈的女子,多 么聪明的女子。
所以,你不必自责,这是 她的心甘情愿。 你恨,你恨刘邦的阴险,恨自己无法保 护心爱的女子,恨自己愧对江东父老,更 恨自己的无能。
你的血与泪和乌江混淆,滚滚乌江水有 你的霸气。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能与你 相比?你以死,作为谢罪的方式,你以死 ,作为对子民的交代。
你是西楚霸王,你霸美人,霸江山,如 此风流快活,谁又能料想到会是今日这般 田地。不为你叹息,只为你感慨,不记得 你的落迫,只记得你的风华。
你驰骋沙场,多么威武。 你对待虞姬,多么温情。
你面对子民,多么亲切。 梦回乌江,眼前一片凄凉。
我仿佛能看 到你自刎时的决然。你的自刎,不是懦弱 。
而是一种了结。剑起而落的那道弧线, 是这世上最扣人心弦的弧线。
后人许你一世钦佩,当夜凉之时,月上 西楼。曾有多少人为你感慨。
你该知足, 或喧嚣或淡泊,你就像一块美玉,满处闪 映。 你给我的,不是感慨,而是感动。
少不 更事的我,总是以一颗好奇心来追逐你。 数年后,还是会亲自到乌江,去看一看你 曾经成功失败的地方。
你的骄傲,你的自 负,都该有。 倾城人自空,事事本难料。
你不必内疚 ,放眼望去有多少失败者,况且你给我们 的,不是失败者的形象。 我把你定格在乌江,我永远记得你挺拔 的身姿。
盖世之雄,我钦佩,只是上天不 给你机会,谁也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刘邦 之险,无可奈何霸王归去。
踏水而歌,你一路风尘,我为你浅唱低 吟。 沧海桑田,你意气风发,我为你刻骨铭 心。
隔一世之秋,你不孤单。 风残亦花落,你不寂寞。
此去往经年,我还记得。
6. 语文的重要性作文500字百度文库语文的重要性 或许你会说:"为什么学好语文如此重要呢?"首先,我想先举个例子,若有一建筑师要建一栋五十二层的高楼大厦.在大桩时,若桩打得不牢固,像一张纸风一吹就 飘飘欲坠的话,即使他后面的楼修得再坚固无比,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久,一定会付诸东流.可见,打好基础对于做一件事是多么重要.而语文,对于各科来讲,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打好了基础,才能使各科学起来不费力.看看各科的教材,除英语外,有哪一科不是用汉字来书写的.若语文没学好,看数学、物理的应用题一定会被弄得一头雾水,因为应用题都是用语文中的语言组织起来的.即使是英语,若没有学好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英语中的主、谓、宾格一定把你绕得团团转.然而,在世界名国中,都有许多的爱国将士.不论是谁,都要有一颗爱国之心.欲语云:“国破家亡.”说明,一旦你的国家每望了,家也会随之破碎.而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若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又有什么资格去学习他国的语言呢?更何况,当你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你并不只代表自己,还代表整个中国的素质.若这时的你语文并不好,而引起外国朋友的“关注”,那你一定会“永垂史册”——遗臭万年.可见,学好语文是多少的重要,语文,主要是拼音和汉字,若拼音和汉字学好了,语文一定不会差.拼音是学好汉语——普通话的关键,而汉语也是世界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在这时,能够沟通的也只有汉语了.若你的拼音没学好,那你所说的汉语恐怕只有你一个人听得懂了.许多人都以为汉语非常好学,其实不染.拼音中最混合不清的就是来舌音与翘舌因了,举个最长弄混的例子吧!“四”与“十”“今”与“京”,“似”的两个读音,你能标准的读出来吗?而读准这些字的要决,只在于拼音,所以学好拼音,对于语文是很重要的.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汉字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读音可写出的汉字很多,而每个汉字在每个句子中都有它特殊的含义.有人说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那汉字就是作文的半壁江山,掌握好了汉字,也就掌握好了三分之二的语文.所以,对于语文,汉字有使如此的重要. 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那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呢?首先,你必须把心放在语文上.若一个人的心都不在了,要着肉体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好一样东西的重要因素.只要心在学语文上,以下两点就容易多了.你的心到了,嘴自然也就跟着到了.语言是语言的积累,你必须得开口去读.读多了自然体会了其中的意思,俗与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最后,你必须得提器你的玉手写,练汉字练多了,字自然会变成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学好语文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语文中的奥秘只有用真心体验的人才体会得到.做为一个中国人,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代表中国,所以学好自己的母语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2)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理解能力不好,不会分析问题是学不精其他科目.自然也学不好英语,没有语文学不好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就像我们做工一样,没有工具是没有效益的.所有学科都要靠语文为基础. 语文学不好不能成就大业.学好语文可能成为作家、歌唱家、自然科学家、帝王将相.有一次,琼瑶的数学只考了20分,老师发了“严加督导”的通知单给琼瑶,要家长在上面盖章.琼瑶惶恐不安,不知回家后如何向母亲开口.可琼瑶放学回家后,看见小妹在哭泣,父母一左一右地在她身边哄着她,安慰着她,琼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其实只因要强的小妹没有考上100分,只有98分.琼瑶在文学上的天份令人感到骄傲,他们父母依然只看到琼瑶的数学、化学、物理不及格的分数.琼瑶考中学数学不及格却成了作家. *** 熟读中国古文诗词,而且应用自如.他曾以诗词“昔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挑战历代帝王,文采 *** 没有敢比上他的.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则略为逊色.据说他在读书时数学成绩欠佳,曾受到老师责难.然而他却成了一代帝王.但是语文学不好不能在其他学科当中有成就,更不要说成为帝王将相了.大家都知道台湾著名歌唱家邓丽君,他的小学老师回忆说:她的数学成绩很差,可是在表演方面特别优秀.在一次表演中,指导教师告诉她,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背靠观众,偷偷的弄点水放在眼角上作为眼泪.可是音乐响了,她没有任何动作.老师很担心,当她转过身面向观众时,两行泪水已经流下来.这说明他已经进入角色,对剧本理解很透,证明她的语文阅读水平是很好的. 学不好数学可以成为歌唱家,可是没有语文的功底是万万不能成家的.数学家也好,物理学家也好,化学家也好.无论哪个人在科学领域中有建树,都必须靠语 *** 底蕴.每个名家都要写论文,要把她的发明公布于世,要让世人了解她(他)的发明,就必须把语言学好.。
7. 后天教育重要的作文800字后天教育与勤奋的重要性
——读《伤仲永》有感
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伤仲永》。
它讲述了从前有一户人家,世代以耕田为主,他们有一个小孩,五岁时便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但由于他的父亲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导致他从一个天资聪慧的人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为什么伤仲永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呢?用王安石的话说就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主要问题在于他的父亲和乡亲们身上,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他学习。从而让社会上失去了一个难的人才。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勤奋和后天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是不可分割的,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微小的动作就需要十年的磨炼,如果不勤奋,怎么能够坚持完成呢?
总而言之,从方仲永身上我们知道了勤奋和后天教育一样重要。
8. 写篇半文言文的800字的关于写难忘的一次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有时是新奇,有时是突破,有时是兴趣,有时是……每个人的第一次,都充满着不一样的艰辛和努力,在我的印象中,最难忘的第一次是我学骑车时的情景。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站在马路上,等着爸爸来接我回家,我正想着心事,突然,一阵寒风刮来,我打了个颤,埋怨爸爸不准时,害我在风中挨冻。这时,我看到了我的朋友正骑着车在风中前行,她那样子简直酷毙了,修长的身子在风中摇摆……我看入了迷,可就在我不想离去时,爸爸到了,我只好不情愿的回去了。
回去后,我缠着父亲要买自行车,奶奶不同意,她说:“买了有什么用,你又不会骑,再说了,你爸爸每天接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你骑车,我们还担心呢。现在车这么多,买来你敢骑嘛?买了也是白浪费钱,还不如不买呢!”我不听奶奶那长篇大论的“大道理”,继续和爸爸妈妈撒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拿到了车,就该练练技术了!
下午,我顾不上那刺骨的寒风,在家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练了起来。我先练上车,学着别人一只脚踩在脚踏上,另外一只脚撑在地上,便于滑行,两只手扶着车龙头,不让车倒下。一开始,我有些胆怯,好怕摔跤,所以每一次滑行都不敢滑多远,隔一会儿就要用脚撑一下地面,后来,我渐渐胆大了起来,可以自由上下车了,可就是不会骑车,控制不住方向,车辆便东倒西歪的,给人一看就害怕。
我脱去了冬袄,怕全身臃肿而不好骑车,虽然寒风凛冽,但我却大汗直流。我鼓起勇气又一次上了车,走了大约5米,啊,不好,我没有控制好方向,从车上摔了下来。腿破皮了,手流血了,腰上被石子压青了,我没说一声“疼”,而是艰难地爬起来,又一次扶起车子继续练。一下午,我不知摔了多少次,又多少次爬起来,终于,我成功了!
当我向家人说起时,他们都不相信,我证明给他们看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它像巧克力般,甜甜的苦涩在心间缠绕,陪伴着我的一生……
第一次,难忘的第一次,艰辛的第一次,苦涩的第一次,香甜的第一次!第一次,陪伴我们成长……
9. 关于学好语文很重要的作文我的语文算是中上吧,我是这么认为的。
1.首先想要学好语文,要做到:多复习,抓紧时间,认真仔细,持之以恒!2.复习语文要有计划! 比如说,我今天计划要看完多少多少课,但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还要记得去完成预定的计划。如果提前完成预定计划,但也不要心急,应该再多看一遍你看过的课文,或者拿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当然,做完了练习题也要多看一两遍才能记得牢!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学习上有大收获,否则就多走了比别人还要长的弯路!)3.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找时间问问老师或同学(上课或自习课最好别去问同学!因为可能影响到别人的学习,而且课堂上一般纪律比较好,在这段时间学习也是很好的,不要浪费时间哦~~~); 有些记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张纸抄下来,放在口袋里,想看就看,想记就记(几上个三五十遍,就不信记不住它)! 早晚读也不要浪费时间,念出来总比不出声地记好多了!一般我早晚读都是用来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译(两者结合着一起背,虽然文言文不易学,但 勤能补拙 呀!)、古诗词、课文小字处一些重要的 词语注释 。
4.上课时,老师的讲课是最关键的,老师一般都能抓住重点来教大家复习(教了这么多年当然比较有经验拉),做好笔记(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认真听)5.抽一点点时间看一下课外书(声明必须是与学习有关的!),有什么好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但我一般都只是一周看几篇很好的作文(烂作文看了白搭),也不用太多时间!要合理分配时间!因为不只一科要复习哦~~~~~~~ 还有其他的,我想到了再说吧,现在要上学了~~~~~~~补充:学习语文的几点技巧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
“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
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
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
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
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
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
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
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
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再说作文的问题。
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
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
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
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你是不是感觉无从下手?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呢?大家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不要慌,其实这类话题作文很简单。我在此整理了三篇相关作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能打开你的思路,让你下笔如有神!写作思路:和有很多含义,生活处处体现“和”,同学们可以发挥思路确定主题,比如说:“和”是温和、亲和,可以“和风细雨”、“和颜悦色”为立意;“和”是和气、和睦,可以“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为立意;“和”是和谐、和平,可以“和衷共济”“天地人和”为立意……文中需要写出“和”对于个人、家庭、集体或者国家的重要性。需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或用名人的事例体现出“和”。
作文一:《和谐之美》那翠绿的藤蔓,因为有了大树的陪伴,才如此的生机活力;那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会如此明亮、润泽;这广大的土地因为有了生命,才会如此的缤纷美丽。所以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因为和谐、温馨而美好。
你是荷叶,我是夏花。
淅淅沥沥的雨敲打着窗户,仿佛也落在了我的心上,我焦急地在走廊上等待着,看着同学一个又一个地被父母接走,心中不由得焦灼起来,在走廊上来回踱着步子,心中在叨叨那个人。不久雨愈下愈大,我的心不由得愈来愈紧张,忽然,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雨帘的映衬下,迈着焦急的步子朝这边走来,看到她,我兴奋极了,像一只活泼的兔子奔向她,母亲撑开了伞,我们彼此在雨中行走,脸上不由得洋溢着幸福的红晕,又谈笑起今天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雨打在伞上,化在爱里,心中不再焦急。
雨点连珠,打在莲瓣上,河面起伏不定,强大的雨势将脆弱的莲击得东倒西歪……可是荷叶来了,为莲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莲再也不用彷徨,彼此的相依,再大的雨势也不怕。
你是阳光,我是向日葵。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这是你常常对我说的那句话。记得那次考试的失利,也许是那片红太刺目了,盯得太久眼睛竞酸痛难耐,泪水都快下来了。那时的我迷惘,不知所措,那天,你把我叫去,我以为您要对我“教训”一番,不敢抬头看你的眼睛。但您并没有给予我太多的批评,您开始给我讲解每道题的解法,湿润的话语里我不再失落,心中又坚信下一个目标,老师谢谢您,在前进的路上给我指明方向。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向日葵是无助沮丧的在它的生活里没有目标,失去了方向,当第一缕阳光照到它时,心中的迷茫顿时消散,因为有了太阳它有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你是青山,我是飞鸟。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近些年来各种污染层出不穷。“××”公司将成吨污水排放到江里;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融化,PM2.5威胁着人们的出行……人们也许意识到他们行为的不理智,而作出改变,环境保护法被纳入国策,植被也越来越多,野生动物被及时地保护使它们繁衍生息……地球的这幅动态画逐渐变得精致美丽起来。
青山是飞鸟的家园,在这片美丽的林子里,晨曦通过树叶的间隙折射到晶莹的露珠上闪耀着璀璨,鸟儿欢快的歌声,雏鸟的叽叽喳喳使林间变得美妙神秘起来,青山正是因为鸟儿才变得如此生机活力,生命因和谐而美丽!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之美,美中和谐,就让这份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作文二:《君子和而不同》当霸王骑着乌骓化作鬼雄,当虞姬将生命化为矛尖之蓝;当屈原幽思而作《离骚》,消失于汨罗江;当渊明自叹“守拙归田园”,日日无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审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论;善哉,好一个“君子和而不同”!
漫漫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他们从心底喊出了一句:“和为贵。”
看古代历史。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县令。祁黄羊没有一丝犹疑,掷地有声地说:“让解狐去当。”晋平公大惊,解狐可是祁黄羊一等一的仇敌。祁黄羊说:“你只叫我推荐祁黄羊心中的县令,他的确优秀。”君子之心如此宽容,推贤荐能,一句“和为贵”,国家得以强盛富邦。
再看近代历史。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世界反华势力,始终遵循着“和为贵”思想,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力挽狂澜。“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了会议的胜利召开,维护了各国间的和平,更重塑了一个大国的威望。君子之和弥足珍贵,搬开无为争执的绊脚石,一心向着理想冲。
漫漫五千年,另一声雄浑的呼喊在我耳畔回萦。它说:“舍生而取义。”我们誓死也要坚守那份不同,那份即使别人不理解的对真理的执着。
作家川端康成。多少人说他文章空洞无文,多少导师要他“不写三岁小孩的玩意”,他都以一笑而报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感动了多少心灵。善于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个性有如“花未眠”。
再说沈从文。当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自己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贫穷,落后,在他的笔下,蜕变成了一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坚守心中的家园。正如鲁迅所说:“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苏轼说:“人间有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相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见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甚大,而其志远也。”
这不这正是对君子和而不同最精辟的解释吗?
善哉,君子和而不同!
作文三:《握手言和》收音机发出支离破碎的声音,伴随着滋啦滋啦的声响,令人无比烦躁。“奶,你能把你那收音机的声音调小些吗?”我拨弄着手中的耳机,忍不住抱怨道。
就像许多老年人一样,我奶奶对戏剧情有独衷;也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热衷于听流行音乐。每当周末,奶奶总会准时打开收音机,调成最大音量。听上一曲,又抄起桌上的折扇,半眯着眼,手而望空一捋,得意地唱上那么几句,沉浸在她的自娱自乐。而我则经受不住他这闲情。每番周末,我则会躲在房间里,尽量忽视那腔调。而这之间,就免不了我两俩之间的争吵。
“戏曲更好,历史悠久,古韵悠长!”“胡说!流行音乐更好,敢于创新,胆大新颖!”我俩谁也不服谁,干脆一个拿着收音机自顾自在那儿听,一个闷着拿耳机鼓捣。
“唉,又是一烂歌。”我烦闷的扔下耳机。这首歌一众被网友吐槽唱艺不精,“戏腔”也完全不着调,只是在那弄虚作假。我不禁闭眼沉思:真正的戏曲到底是怎样的呢?
思考片刻,我坐起身来,走到庭院里去看看。奶奶一向喜欢在这幽静的庭院里听戏曲,如痴如醉。我心中疑问,真有她说的那般好吗?
我猫着脚步偷偷前去庭院观摩,不见其人,却老远就传来那铿锵有力的戏腔:“……欺君王,藐皇上,悔婚男儿朝东床,杀妻灭嗣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原来是著名的秦腔《铡美案》。抬眼望去,一位白发半斑的老人正有力地唱着。是奶奶!她似是完全没看见我,始终忘我投入歌唱。
一曲终了。我从角落里走出:“奶奶,您能给我播两曲吗?”她看到我,对我的话感到万分惊讶,又像是欣慰的找出收音机,放了一曲《大登殿》。瞬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珠光宝气,华丽的殿堂。伴随着悠扬的二胡声,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昂有力的腔调将一曲唱词演绎的一波三折。我不禁沉醉在这幻境里。
直至结束,我才恍过神,从幻境脱出。真正的戏曲原来是这样的,我不禁感慨。奶奶在一旁说道:“其实你所听的一些音乐也是很有价值的,例如戏歌。它将戏曲和现代音乐融合。中国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心灵;流行歌曲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古今交融,我也倒欣赏起流行音乐来了!”听完奶奶的话,我似乎又悟了一些。
纵观音乐史,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碰撞并未决出胜败家,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握手言和。而在这握手言和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像溪水一般融合着向前流淌,最终流向大海,汇聚成未来。
今天关于“孔颜之乐作文800字”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